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日常生活中也聽過不少了,一般出現在老年人身上比較多,那么問題來了,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話應該注意什么呢?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相關知識吧!
本文目錄
1、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
2、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注意什么?
3、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危害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
在了解完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后,我們也要清楚,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的癥狀有哪些,可以早些發現,早些治療,避免病情嚴重,耽誤治療。
第一階段、關節疼痛與壓痛
大部分患者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是從關節腫脹開始發病的,關節腫脹的輕重程度不同,病癥的輕重也就不同,關節腫脹愈明顯,疼痛愈重,甚至劇烈疼痛。
腫脹是由于關節腔內滲出液增多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癥改變而致,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手指近端指關節的梭形腫脹是類風濕患者的典型癥狀之一。
第二階段、關節腫脹
凡受累的關節均可出現腫脹,關節腫脹提示炎癥較重。典型的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例如近端指間關節的梭形腫脹。關節腫脹在四肢小關節最易檢查出來,而肩髖等大關節腫脹卻不易發現。
第三階段、晨僵
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患者,都會出現關節晨僵,而現在的工作比較忙碌,當關節出現晨僵之后會非常耽誤工作。單很多人以為晨僵是晚上沒有休息好所導致,往往并不加以重視。
晨僵是指病變關節在夜間靜止不動后,晨起時出現較長時間的受累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晨僵常是關節受累的第一個癥狀,大多出現在關節疼痛之前,病情嚴重時全身關節均可出現僵硬感。起床后經活動或溫暖后晨僵癥狀可減輕或消失。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發冷和麻木感。
第四階段、關節摩擦音
類風濕性關節炎癥期,運動關節時檢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細小的捻發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關節為典型,此表明關節存在炎癥。有的關節炎癥消退后,活動關節可以聽到或觸到嘎嗒聲響,這在指和膝關節、髖關節最明顯,可能是類風濕伴有骨質增生所致。

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注意什么?
1、居住環境要干燥、暖和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居住的房屋應該通風、向陽,保持屋內空氣新鮮,睡的被子要干燥、輕暖,床鋪要平整,不要在風口處睡臥,尤其是寒冷的冬天。
2、多泡腳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要多泡泡腳,熱水應該浸及踝關節以上,泡腳時間應該在15分鐘左右,目的是為了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另外,洗漱都要用溫水。
3、注意氣候變化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氣候的變化,天氣驟冷時,注意及時添加異物,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患病關節疼痛。
4、堅持鍛煉
健康的體質是減緩疼痛的重要方面,不管是否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都要堅持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提高人體免疫力。
5、多進行物理按摩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在發病期間可以請專業的醫生或理療師進行物理按摩,這樣有助于增強患者的肌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擴大逛街的活動范圍。
注意:切記對老年人的關節進行非專業的按摩,因為不恰當的按摩對對骨質疏松的老年人患者帶來嚴重的后果。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危害
1、類風濕性血管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時候會侵入人體得各種內臟器官的血管,導致皮膚會出現比較嚴重的雷諾現象、指端會壞死、末梢壞疽或潰瘍,血栓形成或者會有出血的傾向。
2、類風濕性結節:類風濕性結節占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15%~25%,類風濕性結節容易在肘部、關節鷹嘴突、骶部,深部的結節多發于內臟的組織。
3、腎臟的異常:當內臟受到損害的時候,腎臟自然也就出現了異常,腎臟血管炎會引起多種腎小球腎炎和小管間質性腎炎及腎臟淀粉的樣變。
4、神經系統的表現:有多發性的周圍神經病,嵌壓性的周圍神經病,還可引起中樞神經的系統癥狀。
5、其他表現:當風濕性關節炎由于長期的侵害著人體內臟會引起貧血,慢性的胃炎,消化性潰瘍,腸梗阻等等。
6、心臟病:長期類風濕患者中心包炎大概占了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20%之多,還可有心內膜炎,心肌炎在心臟超聲檢查時被發現。
7、呼吸系統異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肺部受累的發生率高達47%,但臨床上不一定有自覺癥狀。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tewxkg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