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后的癥狀是什么?
人每天都在吃東西,離不開食物,現在食品安全問題廣泛得到大家的關注,大家一不注意就會食物中毒,現在新聞也有報道,因為食物不干凈或者是沒有做熟導致全校師生中毒的現象,所以食物中毒一定要引起重視。那么,食物中毒后的癥狀是什么?現在就來和大家說一下。
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癥狀是劇烈的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癥狀,如口干、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故必須給患者補充水分,有條件的可輸入生理鹽水。癥狀輕者讓其臥床休息。如果僅有胃部不適,多飲溫開水或稀釋的鹽水,然后手伸進咽部催吐。.如果發覺中毒者有休克癥狀(如手足發涼、面色發青、血壓下降等),就應立即平臥,雙下肢盡量抬高并速請醫生進行治療。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不利于人體健康的物品而導致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通常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于進食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攝食含有毒素的動植物如毒蕈,河豚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變質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傳染源,不潔手、餐具和帶菌蒼蠅是主要傳播途徑。
雖然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癥狀各異,但一般都具有如下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征:
①潛伏期短,一般由幾分鐘到幾小時,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時間內幾乎同時出現一批病人,來勢兇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發流行;
②病人臨床表現相似,且多以急性胃腸道癥狀為主;
③發病與食入某種食物有關,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時間內都食用過同一種“有毒食物”,發病范圍與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發病,停止食用該種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
④一般人與人之間不傳染,發病曲線呈驟升驟降的趨勢,沒有傳染病流行時發病曲線的余波;⑤有明顯的季節性,夏秋季多發生細菌性和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發生肉毒中毒和亞硝酸鹽中毒等。
要注意的是食物一定要煮熟了之后再吃,尤其是肉食,做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生的和熟的不能使用同一套刀具,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的現象,最好不要吃河豚等有毒的食物。中毒之后患者朋友應該飲食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豆類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