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性佯病癥的表現有哪些
代理性佯病癥又稱代理孟喬森綜合癥,從字面的意思上可以解釋為喜歡扮作醫生或者護士對其他的人治療,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精神病,患者通常為家中的長者,而受害的人多為家里的小輩。患者經常會聲稱自家小輩生病了或者直接讓自己的小輩生病,然后博取別人的關心,以獲得他人對自己的關注。因為我國的精神疾病發展的比較晚,所以對于這一塊,我們國家發展的相對落后,研究也比不上西方的國家,所以對于代理性佯病癥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帶理性佯病癥的表現有哪些,希望通過我們的解釋,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病癥。
孟喬森綜合癥病人有一個強大的“病人面具”。他們喜歡當病人,以便得到別人的關心和照顧。這個面具可能是在某次生病的時候獲得的。因為生病而得到別人的關心和照顧,病人面具受到強化而保留下來。當他需要別人的關心和照顧時,或者說,當別人不夠關心和照顧他時,這個面具就被激發出來了。
有一個面具,就會有一個與之對應的面具。病人面具的對應面具是醫生(或護士)面具。一般情況下,病人面具是自己用的,醫生(護士)面具投射給醫生、護士或家人,于是三天兩頭往醫院跑,整天與醫務人員打交道,或者迫使家人扮演醫務人員的角色,來關心和照顧他。如果醫生(護士)面具不是投射給別人,而是自己用,就產生了代理孟喬森綜合癥。
對于孟喬森綜合癥病人來說,病人面具是主體面具,醫生(護士)面具是客體面具;對于代理孟喬森綜合癥病人來說,醫生(護士)面具是主體面具,病人面具是客體面具。他把病人面具投射給身邊的人,使他們生病。
絕大多數人少時候都玩過“醫生和病人”的游戲。據說,這種游戲帶有性的色彩。即使沒有玩過這種游戲,從小到大,總生過病,看過醫生。所以,人人都有病人面具和醫生(護士)面具。正常情況下,這兩個面具都不會太強大,只有自己或家人真的生病了,才會拿出來用。
并不是病人面具和醫生(護士)面具強大的人都會患孟喬森綜合癥和代理孟喬森綜合癥,只有強大到一定程度,才會患孟喬森綜合征和代理孟喬森綜合癥。
病人面具稍強的人只對身體的變化比較敏感,這種情況見于軀體化障礙和疑病癥患者。他們不是無中生有,而是的確有身體不適,只是把癥狀放大了一下。而孟喬森綜合癥病人是純粹的裝病,他們杜撰癥狀,甚至制造癥狀,誤導醫生,使醫生誤診,其實他根本沒有病。
醫生(護士)面具稍強的人比較適合當醫務人員,因為他們對別人的健康狀況很敏感,很喜歡照顧別人,但僅限于別人的確生病了。而代理孟喬森綜合癥病人的醫生(護士)面具比醫務人員還強大,不只是喜歡照顧有病的人,還會把別人弄出病來,給自己“制造”病人。江湖醫生也喜歡制造病人,把沒病說成有病,把輕病說成重病,但他這樣做是出于經濟的目的。而代理孟喬森綜合癥病人一點兒功利心也沒有,純粹是為了照顧別人而照顧別人。
以上就是帶理性佯病癥的表現,通過這樣的表現相信許多的人對于這一疾病有了很大的了解,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朋友們發現了相類似的情況,一定要及時送患者去醫院就醫,這樣不僅幫助了患者也解救了受害者。也希望我們國家能夠對于這一疾病有著更多的發現,幫助更多的患者擺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