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菜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海菜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duì)于海菜的記載,海菜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龍爪菜、水白菜、海花菜、海茄子、水青菜、水萵苣
【來源】藥材基源:為水鱉科植物海菜花的全草。
【原形態(tài)】海菜花,多年生沉水草本。莖短縮。葉基生;葉柄長(zhǎng)短視水深淺而異,深水中葉柄長(zhǎng)200-300cm,淺水中葉柄長(zhǎng)4-20cm;葉形變化較大,線形、被針形、長(zhǎng)橢圓形、卵形、狹卵形至心形,先端漸鈍,基部心形,稍下延,全緣或有細(xì)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佛焰苞無翅,有2-6條棱,無刺或有刺,雄株佛焰苞含40-50朵雄花,雌株佛焰苞內(nèi)含2-3朵雌花,花在水面上開放,花后連同佛苞沉入水底;雄花,萼片3,綠色,花瓣3,白色,基部黃色或橙色,雄蕊9-12;雌花的花萼、花瓣與雄花相似,花柱3,橙黃色,子房三棱形。果實(shí)三棱狀紡錘形,長(zhǎng)8cm。種子多數(shù),無毛。花、果期5一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湖泊、池澤。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止咳;利水;消腫。主肺熱咳嗽;淋證;小便不利;水腫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20-30g。
【各家論述】《植物名實(shí)圖考》:“水瀕人摘其莖,煤食之。《蒙自縣志》:莖頭開花,無葉,長(zhǎng)丈余,細(xì)如釵股。卷而束之,以鬻于市,曰海菜,可瀹而食。蓋未見植根水底、漾葉波際也。《滇海虞衡志》以為其根即莼,則并不識(shí)莼。考《唐本草》有薢菜,葉似澤瀉而小,形差相類。語即未詳,圖亦失真,不并入。”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分析了海菜,知道海菜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廣泛,只要我們多掌握一些中藥的藥性,那么遇到疾病時(shí)我們才不會(huì)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