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簡介 毛遂自薦的主人公毛遂是怎么死的
毛遂,東周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為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趙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到楚國求救,毛遂自薦前往,平原君和楚考烈王談判時,毛遂直說利害,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并獲得了“三寸之舌,強(qiáng)于百萬之師”的美譽(yù)。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準(zhǔn)備挑選二十名文武門客隨同前往,已選中十九人,尚缺一人。
這時,門客毛遂自告奮勇,愿與平原君同往,平原君問:"毛先生至趙國幾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問"先生若為圣賢之輩,三年未曾被人稱誦,是先生無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錐,未曾露鋒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脫穎而出。平原君心悅誠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國。
至楚國后,平原君贊頌毛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qiáng)于百萬之師。"將毛遂視為上客。后人將這段史實稱為“毛遂自薦”,用于比喻自己推薦自己。
由于毛遂促成了楚國與趙國的“合縱抗秦”大計,挫敗了秦軍的侵犯,從而得到了平原君的特別賞識。在“毛遂自薦”的第二年,燕軍派大將軍粟腹領(lǐng)兵大舉進(jìn)犯趙國,由于平原君沒有意識到毛遂只是個外交人才,而非統(tǒng)率千軍的將才,便力舉毛遂統(tǒng)帥大軍前去御敵。
戰(zhàn)國時期毛遂結(jié)果昌都一戰(zhàn)趙軍被燕軍殺得片甲不留,毛遂面對一敗涂地的慘狀,羞憤萬分,自刎身亡,這就是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毛遂自刎。從“毛遂自薦”的輝煌到“毛遂自刎”的凄慘,短短一年,毛遂從人生的頂峰墜落低谷,乃至殞命,這不能不讓人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