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朱翊鈞為什么會怠政?他又是怎樣怠政的
朱翊鈞的老師、萬歷第一任內閣首輔兼萬歷新政的策劃與執行人張居正過世后,萬歷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鈞開始沉湎于酒色之中(一說是染上鴉片煙癮),后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長達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萬歷十七年(1589年),朱翊鈞不再接見朝臣,內閣出現了“人滯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
萬歷十年(1582年)的三月,朱翊鈞就曾效仿他的祖父世宗的做法,在民間大選嬪妃,一天就娶了“九嬪”,而且,神宗在玩弄女色的同時,還玩弄小太監,當時宮中有10個長得很俊的太監,就是專門“給事御前,或承恩與上同臥起”,號稱“十俊”,所以,雒于仁的奏疏中有“幸十俊以開騙門”的批評,這與當初荒唐的武宗有一點類似。
至于貪財一事,神宗在明代諸帝中可謂最有名了,他在親政以后,查抄了馮保、張居正的家產,就讓太監張誠全部搬入宮中,歸自己支配,為了掠奪錢財,他派出宦官擔任礦監稅使,四處搜括民財。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右副都御史謝杰批評朱翊鈞荒于政事,親政后政不如初:“陛下孝順父母、尊祖、好學、勤政、敬天、愛民、節約開支、聽取意見、親人和賢人,都不能夠像當初一樣。”
以至于朱翊鈞在位中期以后,方入內閣的廷臣不知皇帝長相如何,于慎行、趙志皋、張位和沈一貫等四位國家重臣雖對政事憂心如焚,卻無計可施,僅能以數太陽影子長短來打發值班的時間。
萬歷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臺省空虛,那些致力于廢除掉,皇上深居二十多年,從來沒有一個接見大臣,天下將要淪陷的憂慮。”首輔葉向高卻說皇帝一日可接見福王兩次,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十一月,“部、寺大官十缺六、七,風憲重地空署幾年,六科只剩下四個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