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當過三次皇帝 卻要偷自家東西變賣!
溥儀是大清的最后一位皇帝。溥儀一生三次登基,一次比一次慘,退位之后曾經十二歲當復辟皇帝,過不了多久又被轟下了臺,最后當了偽滿皇帝,成了日本人眼中的“馬桶皇帝”。溥儀在退位期間不是皇宮的主人,他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日后靠什么生活。沒有了國庫,錢從哪弄。
溥儀平時從來都沒有為生計苦惱過,并且還想去環游世界,這都需要大量的錢財。民國政府曾與溥儀簽署《清室優待條件》:“大清皇帝遜位后,歲用400萬兩。俟改鑄新幣后,改為400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但是自從袁世凱死了之后,就沒有人支付這筆錢了。
溥儀手底下還養著大量的宮女和太監,這些人每年都需要花費360萬兩銀子。這么多銀子從哪來呢,沒辦法之下,溥儀只能變賣紫禁城里面的東西。1922年1月,溥儀放出準備變賣古董的消息,這下可引來了大批富豪關注,然而事情并沒有那么順利,當時的政府下令故宮中的古物,清室只有使用權,不得變賣、抵押。
溥儀很不情愿,這些古董都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憑什么我自己做不了主呢?然而,溥儀不高興也沒辦法,大清已經滅亡了,中國也不是他當家做主了。既然明的不行,那就來暗的吧,溥儀決定偷偷變賣。他們收集了宮內一些文物古玩金銀珠寶,裝滿了42只大木箱,由皇叔載濤送往北京鹽業銀行,抵押了40萬元。
溥儀在第一次嘗到了甜頭之后,又開始了他的變賣之路,前前后后又從紫禁城偷運出七八十箱珍寶,運出的總數大約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畫、二百多種掛軸和冊頁,二百種上下的宋版書,而且在離開紫禁城的時候,溥儀又帶走了數不清的金銀珠寶。
離開紫禁城的溥儀住進了天津日租界張園,雖然不在皇宮,但是溥儀依然保持了皇帝的作風,生活依舊十分奢侈,然而如此奢侈的生活是需要銀子支持的。雖然溥儀年都有遺老們進貢但還是不夠,當然他也想著省錢,溥儀規定下人們買東西都要討價還價,更不允許下人利用購物之機賺他的錢,不許吃回扣。
但是溥儀自己卻依然保持住奢侈的風格。為維持高額的消費與高水準的生活,溥儀又開始變賣古董起,可惜的是,這些古董最后都大量地流入了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