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在古代則多指騙子 當(dāng)今粵方言中也很常見
光棍guānggùn一詞在現(xiàn)代俗語,多指稱沒有老婆的男人:然而,在古代則多指騙子,此義之用在當(dāng)今粵方言中也很常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元來臨安的光棍,欺王公遠(yuǎn)方人。”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恐怕是外方的甚么光棍,打著太尊的旗號(hào),到處來騙人的錢。”帶有“棍”字而與“光棍”此義相關(guān)之詞有“棍騙”,其義指:“(1).猶詐騙;(2).指進(jìn)行詐騙的人。”為何光棍有騙子之義呢?從粵方言來看,“棍[gun3]”用指騙是常見的。此字隨音調(diào)變異又被寫作“滾[gun2]”、“昆[gun1、kun1]”。今粵語稱“被人騙了”為“俾人棍(或滾、昆)咗”。
首先,筆者認(rèn)為,用指騙義之“光棍”的“光”字,除了與“棍”字搭配,從來沒有作“騙”之用。故可以推斷其原詞應(yīng)為與之音近同的“誆”。《康熙字典》【酉集上】【言字部】“誆”之音義:“【廣韻】渠放切【集韻】具放切,狂去聲。【類篇】誑也。【廣韻】謬言也。又【集韻】求往切,狂上聲。義同。又【字匯】今律為誆騙字。讀平聲。”漢字古今方通音變中,聲母k-與g-互變是常見的,毋庸贅論。
其次,用指騙義之“棍”、“滾”、“昆”等詞,其原詞應(yīng)為“混”。《康熙字典》【辰集中】【木字部】“棍”字之音為“【廣韻】【集韻】【正韻】胡本切【韻會(huì)】戶袞切,魂上聲。”而同書【巳集上】【水字部】“混”之第一音為“【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huì)】戶袞切,音倱。”可見“棍”本來與“混”同音。其次,同書注“混”之音還有“【集韻】【韻會(huì)】【正韻】公渾切,音昆。混夷,西戎名。或作緄。通作昆。”“又【集韻】【韻會(huì)】【正韻】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
可見“棍”、“滾”、“昆”與“混”自古有音同而通假的情況。今通語“蒙騙”多寫作“蒙混”,靠行騙為生的流氓被稱為“混混”。粵語稱在黑社會(huì)打滾為“出來滾”、普通話說“出來混”。
相關(guān)文章
推薦閱讀
- 1中國人喝酒的資格最老 谷物釀酒起源于新石器時(shí)代
- 2朱棣如何爬上皇位 朱元璋為何熄了對朱棣的殺心?
- 3據(jù)民俗方言志記載 成都2000年前已人工培植花木
- 4朱棣奪位那么容易 只是朱元璋沒有死在恰當(dāng)?shù)臅r(shí)候
- 5清初曾嚴(yán)禁旗人在工作地買房 防范和諧隱患滋生
- 6明朝開國元?jiǎng)渍f錯(cuò)什么話使朱元璋殺了一萬五千人
- 7吉川小一郎瘋狂盜取敦煌文物 用100頭駱駝馱運(yùn)
- 8民國南京婚禮兩塊錢搞定 服裝須國貨場地免費(fèi)
- 9唐朝后期曾有3個(gè)黃金周 法定假日之多遠(yuǎn)超現(xiàn)代
- 10朱棣5次遠(yuǎn)征蒙古為何25年后蒙古就抓了朱祁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