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時期藏得最深的間諜是誰?結局如何
說到三國的間諜,知名度最高的一定是蔣干,但史書中的蔣干與小說或民間故事里的蔣干不完全一致,嚴格說來蔣干并不是一名間諜,而周瑜也沒有在蔣干身上使過反間計。在整個三國時代,要論起真正的成就,排在前幾名的間諜有隱蕃、郭循、周魴、馬茂等人。
隱蕃是曹魏派到孫吳方面的間諜,魏明帝交給他的任務很明確:“求作廷尉職,重案大臣以離間之”,也就是想辦法到孫吳那里,謀到司法部部長一職,然后利用手中的特權,暗中掌握孫吳大臣們的把柄,趁機把孫吳搞亂。要知道隱蕃此前什么名氣都沒有,直接奔著部長一職就去了,自信心也有點兒太爆棚,但他居然差點兒就成功了,也差點兒當上部長,在孫權的眼皮子底下差點成了事。
郭循就不多說了,就是假投蜀漢,之后又成功刺殺費祎的那位,堪稱中國古代間諜界的傳奇人物。周魴是孫吳方面的人,用反間計騙了曹休,結果讓曹休的十萬人馬在石亭被吳軍伏擊,曹軍損失慘重,直接導致東南戰(zhàn)場實力格局發(fā)生改變,曹休雖僥幸逃脫,但幾個月后就背疽發(fā)作而死。
下面要重點說的是馬茂,聽這個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他也是一位傳奇間諜,他曾奉命到孫吳臥底,取得了孫權的信任,差點要了孫權的命。
根據(jù)《吳歷》一書的記載,馬茂曾在曹魏揚州刺史部淮南郡鐘離縣當一名小吏,當時曹魏的揚州刺史是王凌,馬茂不知為何得罪了王凌,從曹魏逃到了孫吳。一名縣里的小吏,論級別跟州刺史之間起碼隔了六七級,如何發(fā)生的交集?又如何把刺史大人得罪了?這些都很奇怪,但孫吳方面居然沒有詳細考察,馬茂很快在對方那里獲得了信任。
馬茂跟隱蕃一樣,都很有能力,在孫吳當上了郡太守,還被封了侯爵,手下有了一支人馬,最后竟然官至征西將軍。征西將軍相當于西部戰(zhàn)區(qū)司令,論地位高于鎮(zhèn)西將軍,更高于雜號將軍,軍銜至少得是個上將,曹操年輕時最大的心愿,就是死的時候墓碑上能刻個“征西將軍之墓”,可見這個職務地位有多崇高。
如果史書記載無誤,只能說馬茂此人真不簡單,能被一向挑剔的孫權看中,成為孫權身邊的高級將領之一,這必須有過人的長處。從隱蕃到馬茂,看來曹魏當年派往孫吳的不是一個間諜,而是一批人。馬茂得罪王凌被迫潛逃只是做給人看的。隱蕃和馬茂不僅干得最出色,而且他們的“職業(yè)素質”也為人稱道,他們在孫吳這邊其實已經取得了榮華富貴,過上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日子,換成信仰淡漠的人恐怕就假戲真做了,而他們作為一名職業(yè)間諜,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始終不忘初心,不為榮華富貴所動。
馬茂私下里一直在積極準備謀反,在孫吳站穩(wěn)腳跟后便著手制定謀反計劃,他確實太有本事了,不僅掌握了一定的兵權,還發(fā)展了幾個同志,包括符節(jié)令史朱貞、無難督虞欽、牙門將朱志等人,他們官職并不顯赫,但個個都是要害人物。符節(jié)令史負責保管孫權的印信、符節(jié)等物,關鍵時刻拿出來就能頂大用;孫吳禁軍設無難營,是近身護衛(wèi)孫權安全的部隊之一,負責人就是無難督;牙門將負責守衛(wèi)中軍大營,如果孫權出了宮,出來進去都繞不開他。
看來馬茂發(fā)展他們?yōu)橄戮€是經過周密考慮的,這幾個人互相配合,關鍵時刻出手真能干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來。孫吳赤烏八年(245)丞相陸遜死了,這時孫權雖然已六十多歲,但為了顯示自己還不老,還保留著射獵的習慣,根據(jù)安排,孫權將出宮與公卿們舉辦一次射獵活動,馬茂等人認為機會來了。根據(jù)《吳歷》記載,他們的計劃是這樣的:“伺權在苑中,公卿諸將在門未入,令貞持節(jié)稱詔,悉收縛之,茂引兵入苑擊權,分據(jù)宮中及石頭塢,遣人報魏。”
也就是,等孫權出了皇宮來到行營而公卿諸將還沒有進行營之時,由朱貞偷偷把孫權的符節(jié)拿到,向公卿諸將宣布有詔書到,之后把他們都捆起來,由馬茂率兵闖進孫權的行宮襲殺孫權,得手后再攻占皇宮和石頭塢,并派人聯(lián)絡曹魏。
這個計劃很周密,如果孫吳有關部門疏忽大意,它完全可能成功。屆時孫權非死即俘,長江北岸的曹魏軍如果來得快些,建業(yè)將失守,群龍無首的孫吳瞬間便會瓦解,曹魏幾代人辛苦奮斗、拼死撕殺也未能實現(xiàn)的理想,將被鐘離縣的一名小吏辦到。
不過歷史沒給馬茂成名的機會,在他們的計劃付諸實施前走露了消息,有關部門迅速抓捕,包括馬茂在內的主干分子全部落網(wǎng),孫權下令將他們全部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