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拜新年中如何求財運的?
清代,慶?;顒?/strong>最多的節日莫過于新年前后,而民間貼福的風俗習慣,就是與清代皇帝在新年時賜福字的慣例息息相關。其實,民間貼福的習俗源自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西周取代殷商之后,姜太公持榜封神之時,各路神仙都已經封神就畢,但是,姜太公的那位十分惡性的夫人也來討要神位,太公無奈之下,只得封他的夫人為“窮神”,并規定凡是貼了“?!弊值牡胤奖悴荒苋?。
于是,老百姓便家家貼“福”、燃放鞭炮,驅趕這位不受歡迎的“窮神”。無論最初選擇貼福的動機如何,現在,“福”就是幸福的代名詞,貼上福字就意味著福緣滾滾,福氣興旺,一個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所有向往。
既然每逢節日貼“?!币呀洺蔀榱艘环N傳統的民俗習慣,那么,一向遵循“與民同樂”原則的皇室貴族不會錯過這個展示皇恩浩蕩的機會。皇帝親筆手書“?!弊?,并下賜群臣。
這無疑代表了莫大的恩惠與信任,且緊緊的貼合了民間的習俗傳統,并體現了一定的精神境界,要比賞賜金銀珠寶有格調的多。
根據清代昭梿所著的《嘯亭雜錄》對福字的記載“定制,列圣于嘉平朔謁闡福寺歸,御建福官,開筆書福字箋,以迓新禧,凡內廷王公大皆遍賜之。翌日,上御乾清宮西曖閣,召賜福字之臣入跪御案前,上親揮宸翰,其人自捧之出,以志寵也。
其內廷翰林及乾清門侍衛,皆賜雙鉤福字,蓋御筆勒石者也。其余御筆皆封貯乾清宮,于次歲冬間,特賜軍機大臣數人,謂之賜余福?!笨梢姡实蹖懜W窒沦n群臣已經成為清代皇帝特有的年節賞賜。
清康熙皇帝是第一個清代皇帝手書“?!弊窒沦n群臣的典例,皇家認為,十二月是進入年終的月份,也是人們祈望吉祥、驅避邪魔、以圖本年得到一個圓滿的終結的時刻,人們要滿懷欣喜地恭候、迎接新年。
所以,自康熙朝始,每年十二月初一日,皇帝在內廷要親自御筆書“福”字,所寫出來的第一個“?!弊忠獞覓煊谇骞僬睿溆鄰堎N宮廷內苑各處,以及頒賜后妃近侍、王公寵臣、內廷翰林等。此后,清宮御賜“?!弊謨x式成為典制。
雍正時期,每年臘月底,雍正都要手書“福”字,有“年來冬月封印以后,政務略有余閑,朕手書‘?!仲n內外大臣,諸臣奏謝皆稱受朕賜福之恩”之渝。此后,皇帝的手書“?!?、“壽”字不僅張貼在宮苑各處,而且還會頒及各直省將軍督撫等,后朝均沿襲下來。
乾隆皇帝更是講究書“福”之典制,并且在御書“?!弊种埃€必先到闡福寺拈香,然后再到重華宮內漱芳齋大書“?!弊?。乾隆賜“?!钡氖吕芏?,此朝當了三十一年尚書的王際華,積歷年所得共二十四幅福字,裝婊懸掛,名為“二十四福堂”。
嘉慶皇帝一向標榜自己是“以皇考之心為心”,寫“?!弊诸C賜,當然也恪遵前代成例。他曾御制書“福”聯句詩,談及除御書第一“?!弊謶覓煊谇骞僬钔?,還要在宮苑張貼近20幅“?!弊?。
不僅如此,嘉慶皇帝在書“?!弊种啵謩e書五、七言至十三言朱紅云龍箋對聯,及“宜春迎祥”、“宜人新年”、“一年康泰”等字,不下百余幅。這些吉語被張貼在各處宮苑,皇宮里滿是吉祥如意。
同治皇帝不但寫“?!弊诸C賜近臣或張貼宮內,而且還花樣翻新地寫“壽”、“龍”、“虎”、“福祿壽”等字張貼在宮廷院落內。
皇帝親筆所寫的“福”、“壽”字幅,其中間為一火焰升騰的銀色火珠,周圍以流云紋纏繞,其紅絹制作得分外精美雅致,以黑墨書寫的“?!?、“壽”字形,恰在四條龍紋菱形之中間,顯得字體十分飽滿大方,作品精致喜慶。
清代皇帝賞賜王公大臣等官員“?!弊謺r,皆在十二月二十日后,御賜“?!謨x式在乾清宮或重華宮舉行。屆時得到皇帝御賜“福”字者,每年十余人或不及十人,受賜者依次跪在案前,仰瞻皇帝御書“?!弊郑凳字x恩。
兩名御前太監同持“福”字箋而出,受賜者再在“福’’字下面叩謝,寓滿‘身都是“?!敝?,再恭捧退下。王公,大臣等官員均以得到御賜“?!弊譃樾沂?。當然,皇帝賞賜的“福”字何其珍貴,自然不會拿去貼在門上,而是要精心裝裱,然后供奉起來,以示對皇帝恩澤的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