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次川合戰 “一勝即一敗有勝必有衰”
戶次川合戰,是一場發生在天正十四年,島津軍猶如龍卷風一樣掃蕩著九州,為了在這群雄逐鹿的亂世之末再作的最后一搏。薩摩雄兵旌麾所向之處,大小豪族無人能逆其鋒芒。北九州沒落的豪門大友氏在此重壓之下,只得屈身于豐臣氏,降格為臣,以求得天下人秀吉的支援。
戶次川合戰的歷史背景是豐臣家在取得德川家方面方面形式上的臣伏之后,于是立刻就失去了掣肘之患。在大友宗麟再三的請求之下,以中國、四國各路大名為先鋒,下達了九州出陣的命令。
戶次川合戰戰前的形勢則是在豐臣家命令大友和毛利這兩個長年以來的宿敵議和,同時立下了此后齊心在豐臣麾下效力的誓言。之后,在中國地方以黑田如水、宮木豐盛作為監察使,伊予的小早川隆景軍勢10000多人由長門渡海,與吉川元春的20000大軍集合后,在八月十六日從豐前登陸,毛利輝元率領毛利軍本隊也于十六日從廣島城出發,在門司地方登陸,在長府等地布陣,為接應豐臣大軍渡海做好充足的準備。
在府內城方面,十二月初收到了鶴賀城的求援,大友義統攝于島津家引以為傲的名將家久和薩摩強兵,但他對于出兵援助迎戰敵軍一事心存恐懼,所以提出應該謹慎用兵。在戰爭的最后,在島津軍大舉進攻之際,為了勸說父親鎮連不要作為島津軍的內應,戸次統常進行苦諫,但沒有成功。為了替父親洗脫罪名,他奮勇戰死在島津的二陣新納隊前,大友義統戰敗。
戶次川合戰結果
戶次川合戰是發生在天正十四年,也就是1586年時候,島津軍就是龍卷風一樣掃蕩著九州,為了在這群雄逐鹿是亂世中能夠最后一搏。于是北九州沒落的豪門大友氏在這種壓力之下,只能屈身于豐臣氏,降為臣子,以求得天下人秀吉的支援。于是就進行了戶次川合戰,那么戶次川合戰結果如何呢?誰是最后的勝利者呢?
在戶次川合戰中,最后以大友義統戰敗而告終。從十二月十二日晚上到十三日的凌晨,戰爭進行的異常激烈。而這種慘烈,或許就是因為勇猛的薩摩兵,遇上了同樣強悍的土佐兵的緣故。而此時,作為名鎮九州的戰術天才島津家久在審時度勢后,使用出了島津家傳戰法中的得意技,最終戰局才得以逆轉。大友方的先鋒戸次統常是大野郡鎧岳城主,戸次鎮連的兒子。在島津軍大舉進攻之際,他為了勸說父親鎮連不要作為島津軍的內應,但沒有成功。為了替父親洗脫罪名,他奮勇戰死在島津的二陣新納隊前。最后大友義統戰敗。
在大友義統戰敗之后,吉弘統幸等人進入高崎城據守,緊接著又向豐前的龍王城逃走。而島津軍的勝利,向天下展示了自己的威力,使得豐州的名門,幾乎都喪失了最后的戰斗力,同時也激怒了秀吉,這促使他下定決心,在第二年帶領兵隊親征九州,終于粉碎了島津制霸九州的野望。所以說“一勝即一敗,有勝必有衰”,必定有其中的道理,當島津軍沉浸在勝利的戰鼓聲中的時候,有誰聽到其中暗伏的敗戰的挽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