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童年 拿破侖為什么沒葬在先賢祠
拿破侖是十九世紀的軍事家,也是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拿破侖創造了一系列軍事輝煌。那么拿破侖童年又是怎么樣的呢?與其他人的童年是否一樣呢?
童年對于每個人來說,想必都是一個玩耍的時期,然而拿破侖在他十歲的時候,就被父親送到軍校接受教育。進入軍校后,一開始學校里的其他學生經常嘲笑拿破侖,拿破侖便通過打架的方式來博得其他學生的認同。拿破侖童年時還曾發生過一些小趣事:有一次與拿破侖經常一起玩耍的玩伴被幾個年紀比他們大的孩子欺負,當時的拿破侖便指揮眾人躲進蘆葦叢中,然后使用木棍揮動蘆葦,嚇跑了幾個欺負人的孩子。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拿破侖在他童年時期便已展現出了其獨特的領導才能。那么拿破侖長大后成為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便不足為奇了。在學校中,老師曾把學生們分為兩組,玩對戰游戲,當時拿破侖被分到戰斗力較弱的一組,而哥哥約瑟夫被分到戰斗力強的那一組,此刻的拿破侖不接受了,他的哭鬧使得游戲無法順利進行。無奈之下,哥哥約瑟夫只好同意與拿破侖互換組別,這才使得拿破侖繼續參與到游戲當中來,并最終獲得了勝利。從這里可以看出,拿破侖在他的童年時期便以懂得了審時度勢。
拿破侖在他童年時期便已展現了其獨特的才能以及他審時度勢的目光,這對他后來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
拿破侖為什么沒葬在先賢祠
拿破侖,法國的偉人之一,然而拿破侖于一八二一年在圣赫勒拿島離開人世之后,他的遺體直到一八四零年才被帶回巴黎,后安葬在榮譽軍人院。或許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對法國有功的拿破侖不是安葬在先賢祠而是安葬在了榮譽軍人院呢?
巴黎先賢祠,建成于一七九一年,現位于巴黎,不少偉人都安葬在先賢祠中。先賢祠原本是路易十五為了感謝主的恩賜而修建而成的教堂,然而教堂建成之時正好是法國大革命,于是教堂便被改名為“先賢祠”。先賢祠上方有巨大的采光窗和精美的柱頭,壁上刻有題詞“獻給偉大的人們,祖國感謝你們”。進入先賢祠的地宮,墓中間的位置安葬著伏爾泰和盧梭。先賢祠總共安葬了七十二位偉人。那么拿破侖為何沒能被葬在先賢祠之中呢?拿破侖曾是法國的帝王,更為法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的離世甚至為法國人所惋惜,將拿破侖安葬在先賢祠中不是更能讓后人緬懷拿破侖嗎?根據先賢祠中現在所安葬的偉人,這些偉人大多是思想家,為人們帶來思想改革的偉人。然而拿破侖是一名軍人,雖然拿破侖有突出的貢獻,但是他的身份并不適合安葬在先賢祠中,所以拿破侖最終被安葬在了榮譽軍人院中,這既能體現拿破侖的身份,又讓人們更能記住拿破侖的戰績。
拿破侖雖然沒能葬在先賢祠,但是拿破侖的事跡不會被后人所遺忘。
拿破侖加冕圖曝光
拿破侖加冕圖也被稱為是《拿破侖一世加冕式》,這幅畫是由法國著名的畫家達雅克·路易·大衛創作出來的,因為具有非凡的意義至今仍被保存在盧浮宮之中,《拿破侖加冕圖》主要是記錄當時拿破侖在巴黎接受加冕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而創作的著名油畫。
在拿破侖加冕的這個儀式上,還發生了一點的小意外,當時為了鞏固新的國家和拿破侖的帝位,本來是請來了羅馬的教皇來給拿破侖加冕的,希望借著教皇的地位可以讓更多的人承認拿破侖,可是讓人驚訝的是在加冕的時候,拿破侖拒絕向教皇下跪,而且自己拿過皇冠帶了上去。而創作《拿破侖加冕圖》的畫家為了避免這樣尷尬的真實事情,費勁心思才想到改畫加冕儀式的后半段場景,這樣一來《拿破侖加冕圖》既可以彰顯出拿破侖的主要地位,同時也避免了讓教皇尷尬的瞬間。
在《拿破侖加冕圖》中他穿著華麗的服飾已經戴好了皇冠,并且手中拿著的正是王后的小皇冠,正準備為自己的妻子加冕。在《拿破侖加冕圖》中大大小小的人物達到了上百個,場面是非常宏大并且非常壯觀的,除了《拿破侖加冕圖》之外還沒有別的作品可以有這樣嚴肅的氣勢,為了畫好這幅作品,畫家不僅請來了許多人作為模特兒,而且還專門找人過來模仿這個全景。
這幅《拿破侖加冕圖》匯集了畫家達維特一生的心血,從中可以看出他高超的素描技巧,里面的人物各個神態威嚴,而圖畫的色彩更是富麗堂皇,這樣難得的畫作在畫家中可謂是經典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