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經和古文經分別是指什么 今文經和古文經區(qū)別
2016-12-23 18:05:50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是西漢末年形成的經學研究中的兩個派別 所謂“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兩種字體 “今文”指的是漢代通行的隸書,
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是西漢末年形成的經學研究中的兩個派別.所謂“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兩種字體.“今文”指的是漢代通行的隸書,“古文”指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古文字.傳授經典的學者,所持底本是用戰(zhàn)國時古字寫的即為“古文家”,用隸書寫的便是“今文家”.
“今文家”和“古文家”的相互對立,是從西漢哀帝時開始的.成帝時,劉欲發(fā)現古文《春秋左氏傳》,認為左丘明與孔子好惡相同并親見孔子,故《春秋左氏傳》比以后世口說為據的《公羊》、《谷梁》更為可信,于是引《左傳》解釋《春秋》.哀帝建平元年(前6),劉歆又在今文諸經立于學官并置博士的情況下,作《移讓太常博士書》,爭立古文經傳于學官.但因為在西漢朝廷中,不僅擔任教職的太常博士都是今文家,就連那些達官顯宦也都是通過學今文經而得官的,因此,劉歆的要求遭到諸儒博士的反對,未能成功.也因為此,才有派別含義的“古文”名稱.而“今文”則是由于古文家獨樹一幟,迫使原有經師結成一派之后,到東漢時才出現的名稱,它是古文經師加給立于學官的經書、經說和經師的.
經今古文學之爭雖始于西漢末年,但其爭斗的高峰卻在東漢.而在這場斗爭中,卻是古文經學日益抬頭,在民間流傳甚廣,并逐漸占據優(yōu)勢.直至鄭學起,經今古文才.趨近混于一同.到清末,以皮錫瑞、康有為為代表的今文經學,與以章太炎、劉師培為代表的古文經學,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經學之爭.時起時伏的今文古文經學之爭,影響到了二千年左右的不少學術領域,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