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一生有多少成就 蘇秦從燕之趙的故事
蘇秦的成就
蘇秦成就主要是有外交策略和游說之術兩方面。外交策略方面,蘇秦說服六國君王實行合縱策略,成功組織了六國聯盟,開創了弱國也有外交的神話;在游說之術方面,他憑借自身對各國國情的了解,有針對性地對六國君王進行游說。
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紛爭頻繁發生,蘇秦主張要想抵抗強大的秦國,六國需要簽訂盟約,締結聯盟。合縱的策略主要是用于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抵抗某個強國,以阻止被強國吞并。這個策略并不只適用于戰國時期六國聯合抵抗秦國。蘇秦的合縱策略主要是基于對各國的地理因素以及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蘇秦看出了六國相互之間的聯系性,六國具有相互影響的利益關系,六國的聯合能夠阻攔秦國吞并六國,擴張領土。
蘇秦成功游說六國締結六國聯盟就可以充分體現出蘇秦優秀的游說能力。依靠他自身對六國國情和當下天下的局勢的了解,有條理地進行游說。蘇秦先以奉承君王國家的游說為鋪墊,之后根據國家的情況指出可能會面臨的的危機,最后強調了組織六國聯盟會得到的好處。蘇秦游說六國君王時看似是為了對方的利益的考慮,其實并沒有涉及到六國聯盟后其他國家所會得到的利益,并且夸大了他的主張實施后會得到的好處,這樣也就使君王們更容易接受他的主張,同意施行他的合縱主張。
蘇秦從燕之趙
在經歷初次失敗后,蘇秦再次學習研究縱橫之術,學成后首先前往燕國拜見燕文侯,成功說服燕文侯作出聯合趙國的決定,并獲得他的大力支持前往趙國,游說趙王實行合縱。
蘇秦說服燕文侯后,離開燕國,前往趙國求見趙王。在見到趙王后,向趙王提議建立六國聯盟以抵抗強大的秦國帶來的威脅。游說趙王時,蘇秦先以贊揚趙王的賢明作為鋪墊。然后他向趙王分析了趙國當下的外患,無論依靠齊秦兩個敵對國家中的哪一個去攻打另外一個,都會對趙國的安定造成影響,同時暗算其他國家的君王也不利于趙國。
接著蘇秦闡述了他提倡六國合縱的理由,如果與其他五國聯合的話,趙國可以從燕齊楚韓魏五國中得到一定的好處,還列舉了如果趙國與秦國或與齊國結交后所會產生的不利后果,仔細分析了各國所會面臨的情勢。最后蘇秦向趙王著重介紹了建立六國合縱聯盟的益處,在結成聯盟后,無論秦國攻打六國中的哪一國,都會得到其他國家的應援,以及如果有國家背叛聯盟,那個國家會遭到的后果,并講明如果六國合縱,秦國一定不敢隨意出兵攻打六國。
趙王在聽了蘇秦的一番話后,決定采納他的意見,并且授予蘇秦趙國宰相之位,贊助大量錢財與車馬給蘇秦,支持他前往其他國家以達成六國聯盟。這就是蘇秦從燕之趙的故事。
關于蘇秦的成語
蘇秦作為一個頗為有名的歷史人物,留下了較為深刻的歷史痕跡,他的事跡被世人所廣泛流傳。在他的事跡中產生了不少成語,就比如前倨后恭、懸梁刺股、縱橫捭闔、合縱連橫等。
前倨后恭主要用于形容一個人對待別人的前后態度差別很大。成語的故事主要是發生在蘇秦出任趙國宰相之位后,榮歸故里之時,面對嫂子前后不同的態度而發出感嘆。被封為六國宰相的蘇秦也曾有過失敗,在初次游歷失敗而歸時,遭到了家人的冷待與譏笑。卻在功成名就回到家鄉后,受到了家人們的熱烈歡迎,家人前后態度的差異令蘇秦直嘆世態炎涼。
懸梁刺股主要用于形容一個人讀書非常刻苦努力。“刺股”故事主要發生在蘇秦落魄失意后奮發讀書那段時間里。蘇秦游說失敗后回鄉,未被失敗與家人的冷漠而打敗,重新振作后努力讀書,在要打瞌睡用錐刺自己的大腿是自己清醒,扎得大腿鮮血直流。在一年后,蘇秦的付出有了回報,他最終被六國封為宰相。
縱橫捭闔主要指國家之間復雜的政治斗爭。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有兩個,分別是張儀和蘇秦。張儀主張連橫,并以此支持秦國統一其他六國,而蘇秦主張合縱,建立六國聯盟抵抗強大的秦國,使戰國時期各國之間風起云涌。
合縱連橫主要是指戰國時期較為被推行的外交策略。戰國時期,各國因國力的強弱差異造成各國之間沖突頻繁,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連橫和合縱的外交策略。其中蘇秦就先以連橫策略游說秦王,后又以合縱說服六國組成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