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荒唐時期是何時?竟然抽簽當官
客觀來講,明朝中后期荒唐事多。就拿選拔官吏來講,萬歷年間吏部尚書孫丕揚就設計出一個抽簽當官的制度。荒唐的是,后來還被大清接著用。抽簽當官,在當時稱為掣簽法,于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由吏部尚書孫丕揚創立。過程是吏部進行選拔任用官員時,預先把地區、官位等信息寫在竹簽上,裝入一個桶中。之后,集合候任官員們,抓鬮撞大運,抽簽選出自己的任職地區及官位。這樣,管你是誰,全靠運氣。清王朝建立后,繼續沿用此制度,外省官員分配任用,還是由吏部以掣簽分配任命。
制定這個制度的人腦子進水了?事實不是這樣的。根據《明史》記載,孫丕揚長期擔任刑部、吏部兩個要害部門的一把手,"七十有八"仍"白首趨朝”,是正直的名臣。孫丕揚任吏部尚書,他剛直公正,沒人敢走他的后門。不過,孫丕揚雖然公正秉直,但太監權傾朝野,最喜歡干涉官員任免,要害崗位幾乎都被太監的人霸占了。孫丕揚想打破僵局,就發明了掣簽法。他很無奈,不愿意讓路,又不敢得罪宦官,只好由竹簽和當事人的手氣決定。這個抽簽制度建立后,吏部的后門堵住不少,人們便盛贊孫丕揚公正無私。
在此之前,吏治已經極其腐敗荒唐,權貴肆意安插心腹、賣官鬻爵、結黨營私。吏部官靠賣官發財,禮部官靠科舉獲利,百官早已心照不宣。宦官王振權傾天下,操縱官吏選拔。大名鼎鼎的名臣于謙就是被王振羅織罪名打入死牢,經山西、河南兩省官民進京伏闕請愿才得以活命。嚴嵩,曾以"千輛資財,用以遺貴近",這才當上了內閣首輔。掌權后,為收回投入,大肆賣官。嚴嵩被罷職抄家后,得凈金、金器重3.4萬余兩,凈銀、銀器重203.9670萬兩,其他珍寶、字畫、房地產不計其數。
上梁不正下梁歪。明王朝上至太監、宰輔、掌管人事任命權的吏部官員,下至各級官吏以及各類有志為官者,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鏈條。賣官鬻爵給國家黎民帶來了致命危害。孫丕揚發明掣簽法,試圖拯救國家民族命運。當然,掣簽法僅是在吏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已。盡管這樣,明王朝的吏治在客觀上還是比以往"公正"了些。孫丕揚也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團,斷了權貴的財路。沒有過人的膽識,很難做出這個決策。《明史》說孫丕揚創建掣簽法,雖然不能辨才任官,關鍵是制止了放任營私的弊病。如果不是他,說不定情況更糟。這也是因時制宜,不可援引古代圣賢的話去責難他。而善于吸取明朝滅亡經驗的清朝統治者,依舊沿襲了掣簽法,也從反面說明實施這套制度還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