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軼事:首位影后張織云晚年竟然以乞討為生
翻開中國影視史,估計會有不少人認為胡蝶或者阮玲玉是中國第一位影后。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能夠成為影后的女人,很多人會以為她的出身很好,最起碼也得是個小康之家。但張織云并不是這樣,她不是出身名門望族的富家千金,相反她出身卑微,文化程度也不高。她原名是張阿善(或者阿喜),廣東番禺(今廣州)人,幼年的時候移居上海,有時候,選擇遠遠大于努力。對于張織云來說,正是如此。假如她當初要不來到十里洋場上海,也不會有后來的事情發生了。
她的成名,真可以說是無心插柳,陰差陽錯。十六歲到十九歲這三年,張織云原本是失學賦閑在家。而此時正是中國電影事業萌芽階段。1924年,顧肯夫、陸潔、卜萬蒼創辦大中華影片公司,他們在申報登出招聘廣告進行海選。于現在的選秀節目一樣,廣告一登出,十里洋場的紅男綠女們便聞風而動,一張張靚照雪花似的飛到了申報館信箱。
然而眾多女子的照片,一個都沒有被選上。這下子可難壞了導演,此時有人便告訴導演說在開箱前,報館的人已私自取走好看的照片。于是,導演出面與報館交涉,要回了那些照片,而張織云的照片就在其中。
坦白來講,在眾多佳麗之中,張織云相貌平平。既無過人的身材與臉蛋,也無優雅的氣質。但由于這個偶然的因素,她便有了與眾不同之處,脫穎而出。其實不難理解,記者偷走照片時,做賊心慌,肯定來不及仔細篩選不可能保證每張都是風華絕代,但被追要時,肯定是擇劣而給。正因如此,張織云能成為第一位中國影后,可以看出她絕對是實力派。人生有時候就是這么的陰差陽錯。
影片拍成后,由外商控股的上海卡爾登影戲院放映了這部中國片,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現在不同,那年頭不少中國人還抱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更別說拋頭露面了。原本張織云騙家里人說,自己找了一份書記員的工作,并沒有向他們坦白說自己拍電影。影片放映后,她再也無法隱瞞了。家里人以及親朋好友紛紛向她表示了惡意。
但張織云并沒因此屈服,而是一直很努力的繼續拍電影。天道酬勤,1926年在12名入選的女演員中,張織云脫穎而出,以2146票當選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后,而此時的張織云,不過才22歲,放到現在也只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而已。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女人的默默付出,同樣一個普通平凡的女子轉眼間閃耀上海灘,轉眼成為一顆耀眼的紅星,身后自然少不了幫她的男人。
早期給張織云拍戲的攝影師卜萬蒼就是其中之一。現在的女孩子都渴望有一個會拍照的男朋友,把自己給拍得美美噠。人家卜萬蒼早就這樣做了,他總是把張織云的銀幕形象拍得很美,張織云很是高興。
水到渠成之后兩人就同居了,后來卜萬蒼成為了導演,那張織云自然而然則是戲里的女主角。張愛玲曾經說過,出名要趁早。但是出名過早也有壞處,就是容易被物質腐化。
就連后來的張織云自己也承認說:“因經歷淺薄,學識不足,不知不覺向物質享受遞了降書。”她迷戀于在交際場合結交豪門巨富。卜萬蒼被張織云嫌棄,兩人分手。其實,卜萬蒼很愛她,在分手后很長時間都不讓任何人提起她。有一次在片場還難過得當場失態。
這一點,茶葉大王唐季珊很是符合張織云的胃口,看來女明星喜歡豪門,也并非是當今才有的現象。然而,唐季珊在鄉下有老婆,他全仰仗著老婆家的權勢,所以,是不敢離婚的。這一點,張織云也是心知肚明的。但人在吃肉時,怎么會忘悲觀里想呢。
婚后,張織云的生活逐漸變了,跟著唐季珊游歷歐洲。22歲的秋天,兩人又一起到美國。唐季珊把她帶到好萊塢,原希望她能憑著電影皇后的身份拍戲發一筆橫財,哪知好萊塢根本沒看上張織云。
張織云與唐季珊在一起兩年,揮霍無度,而電影這時也從默片轉到有聲電影,張織云一口粵語,自然大打折扣。阮玲玉、胡蝶開始成為新偶像,張織云被人逐漸淡忘。后來唐季珊又勾搭上了阮玲玉,張織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二十七歲的春天,對于張織云來說卻無疑是個“冬天”,她和唐季珊徹底分道揚鑣了,離婚后張織云沒有得到任何好處。當初兩人如膠似漆時,兩人曾簽有契約,上寫:唐季珊如果拋棄張織云,應賠償張織云20萬元。雙方各執一張,以此為證。可張織云手上的那張,被唐季珊銷毀了,沒有證據,自然也就要不到錢。
事業與情感的雙重打擊讓張織云一蹶不振,加之她之前沾染鴉片,從而揮霍無度,花光所有積蓄。曾一度淪為妓女,后來結識了地下工作者張叔平,并與之結婚,五十年代移居香港,1953年短暫復出,出演《天堂美女》。
此后的她一直定居香港,據和她相識的人回憶,她對人情世故的深入理解已遠遠超出了當日的一個電影明星。她的生活日趨平淡,有傳聞她晚年以乞討度日,一代電影皇后于七十年代中期在香港逝世。中國第一位影后,晚年竟淪落到如此地步,的確讓人扼腕嘆息,為何當初不跟愛你的人白頭到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