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貪和珅曾是反腐先鋒 他又是怎樣做的?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乾隆帝趁著擔任云南糧儲道的海寧來京覲見,向他詢問有關(guān)云南總督李侍堯違法之事。李侍堯劣跡斑斑,皇帝都有耳聞,但海寧仍為李侍堯掩護。海寧被認為對皇上不忠誠,被交軍機處嚴訊。到此時,海寧不得不說出實情,供出了李侍堯在總督任內(nèi),借辦貢品和修房屋之名勒索下屬的罪行。乾隆立即派和珅 、喀凝阿(一作喀寧阿)乘驛站的快馬趕往云南查辦李侍堯,并查封了李侍堯在京城的房屋家產(chǎn)。
李侍堯并非等閑之輩,在當時官場,他有著“才臣”的美譽。特別是他向皇上進獻貢品之精、之優(yōu),為其他封疆大吏所不及。乾隆皇帝曾經(jīng)很倚信他,但他過于貪婪,自己壞了自己的名聲,乾隆帝不得不拿他開刀。
三月,和珅、喀凝阿到云南。和珅選擇李侍堯的“家人”(古時稱仆人為“家人”)張永受作為李侍堯案的突破口,刑訊張永受,他終于開口說話,交代了李侍堯以下罪狀:借辦貢品和派人回京城修房屋之名,向下屬勒索銀兩;將珍珠賣給下屬,收取銀兩后,又索回珍珠等等,勒索下屬銀兩共計3萬余兩。李侍堯被革職拿問,由和珅將其解京審訊。主動或被迫送銀子給李侍堯的下屬們一并革職,審問定罪后,均被送新疆伊犁充當苦役。李侍堯在云南的住所被查抄,計金銀、珠寶、洋貨、名畫共901項,也由和珅押解進京。
因成功辦了此案,和珅更得乾隆帝賞識、寵信。和珅向乾隆帝奏報,云南吏治廢弛,府、州、縣官庫多虧空銀兩,亟宜清查、整頓。乾隆帝擬委派和珅為云南總督,讓他來解決云南的問題,只是考慮到前任云南總督李侍堯是和珅查辦的,不宜由和珅接替李侍堯,乃改由福康安接任云南總督。在回京的路上,和珅就被提拔為戶部尚書、議政大臣。和珅完成使命,向皇上匯報情況,涉及云南食鹽管理、錢幣制度、邊境事務(wù),說得頭頭是道,符合皇上旨意。乾隆帝當場表態(tài),授予和珅御前大臣,兼都統(tǒng),賜婚其子豐紳殷德為和孝公主額駙,等結(jié)婚年齡一到,即舉行婚禮。和珅查辦李侍堯案,是名利雙收。
和珅這次反貪,主要經(jīng)驗是反貪要選準突破口。他選的突破口是深知內(nèi)情的仆人。撬開了仆人的嘴,掌握了大量線索和證據(jù),然后擴大戰(zhàn)果,查辦對象就難以守住自己的防線。和珅的“反腐高招”告訴我們,一個官員若貪腐,是瞞不過身邊人的。不法的事,他不便直接出面去做,常常要借身邊人之手。這樣,他做的見不得人的事,便為身邊人所掌握。一般情況下,身邊人會為他保守秘密;然而,當身邊人受到審查時,為自保,會供出所掌握的主子的情況。所以,撬開家奴的嘴,是徹查貪官罪行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