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趙尚志 東北淪陷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
趙尚志(1908—1942),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第二路軍副總指揮。
1908 年10 月26 日出身在遼寧省朝陽縣喇嘛溝一個農民家庭,11 歲時,隨家人遷往哈爾濱。1925 年考入哈爾濱許公工業學校。不久,五卅愛國運動爆發,趙尚志積極參與到這場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中。同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學校里組織學生會和從事革命活動被開除后,被黨組織送到廣州黃埔軍校,成為該校第五期學員。1926年5 月,經安排退出軍校,返回哈爾濱。從1927 年3 月至1931 年底,因從事革命活動兩次遭逮捕,前后度過兩年零八個月的牢獄時光。
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趙尚志在中共滿洲省委營郭國言救下出獄。1932 年初,回到哈爾濱,擔任滿洲省委兵委書記。同年夏,被派往在巴彥活動的東北抗日義勇軍江北獨立師工作,任參謀長。1932 年11 月,獨立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任政治部主任。
由于“左”傾政策的影響,獨立師在1933 年初被擊潰解散。當時滿洲省委把失敗的原因歸咎于趙尚志執行右傾路線的結果,被開除黨籍。但趙尚志并沒有就此消沉下去,依然堅定地投身于抗日斗爭中。1933 年4 月,到賓縣孫朝陽領導的義勇軍中當了一名馬夫。后被提升為參謀長。由于孫朝陽抗日決心的動搖,當年10 月,趙尚志等七人攜帶一挺機槍和十余支大小槍支脫離孫部, 決定在珠河縣委領導下組建黨自己的抗日武裝。
1933 年10 月,珠河反日游擊隊成立,趙尚志任隊長。在他的領導下,不到三個月時間內連續取得了多次戰斗的勝利,部隊也發展到七十多人。1934 年初,他又聯合了二十多支義勇軍和山林隊,組建了東北反日聯合軍,被推為總司令,全軍約五百人。同時在侯林鄉、黑龍宮等地建立了游擊根據地。同年6 月,部隊擴編為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趙尚志任司令。同年9 月,趙尚志率隊一舉攻克五常堡,震驚了敵人,被當作“北滿治安的最大禍患”。10 月,在日軍發動的冬季討伐中,趙尚志帶領哈東支隊一部二百余人在返回鬼排山宿營地時,遭到五百多日偽軍的包圍。他臨危不懼,指揮部隊沉著應戰,順利突出重圍。日偽軍卻損失了一百多人,日軍指揮官望月中佐不禁驚呼:“此戰必有名將指揮。”
1935 年1 月,哈東支隊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趙尚志任軍長兼第一師師長。與此同時,中共滿洲省委也做出了“恢復趙尚志黨籍的決議”。3 月,趙尚志與東北民眾軍司令謝文東和自衛軍支隊長李華堂的三支武裝聯合組成東北反日聯合軍總指揮部,趙尚志擔任總指揮。同年夏,日軍發動夏季討伐,叫嚷著“毀滅趙尚志的根據地”。趙尚志于是率第三軍主力向方正、湯原、勃利一帶轉移。在松花江下游地區開辟新的游擊區。10 月,趙部同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匯合。11 月,擴編湯原游擊隊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并成功策反了湯原金礦警備連。鞏固擴大了湯旺河后方根據地。同年冬,又開辟了巴彥、木蘭、通河新游擊區。趙尚志部經受住了日軍的大討伐,并進一步發展壯大。到次年8 月已有十個師,六千余人。在此期間,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成立,趙尚志被推選為總司令。
1936 年秋,日軍發動以賓縣、木蘭、通河、湯原、依蘭五縣為中心的大討伐。趙尚志于同年11 月率領五百余人踏上西征之路。12 月,在到達海倫冰趟子后,面對一直尾追不舍的日軍討伐隊,趙尚志決定利用有利地形打一場伏擊戰。部隊花了兩天時間筑起一道雪砌水澆的交通壕,并在幾座木屋內準備好足夠的燒火木材。第三天,八百余名日軍進入了伏擊圈。由于準備充分,又占據了有利地勢,雖然冰天雪地,但抗聯戰士在戰斗中可以輪流到木屋里取暖,而日軍則趴在冰上射擊,不僅凍傷了手腳,且槍油凝固,拉不開槍栓,機槍成了“啞巴”。抗聯戰士越戰越勇。整個戰斗,殲滅日軍三百余人,繳獲一挺機槍和其他大批武器彈藥。冰趟子戰斗是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作戰所取得的重大勝利之一。指揮討伐的日軍中將巖越驚嘆:“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1936 年,北滿臨時省委成立,趙尚志任省執委主席。
1937 年全面抗戰爆發后,日軍為了鞏固東北基地,調集數萬日偽軍對抗聯瘋狂圍剿。
同年底,北滿臨時省委派趙尚志作為省委代表赴蘇聯與中共中央取得聯系。
1938 年1 月,趙尚志剛踏上蘇聯的國土,就被蘇方關押起來審查。4 月下旬,北滿臨時省委召開第七次常委會,會上趙尚志被當作“左傾關門主義路線之主要負責者”,撤銷了他抗聯三軍軍長等一系列職務。
1939 年5 月,趙尚志被蘇方釋放,并被共產國際任命為東北抗聯總司令,他把在蘇的東北抗聯成員一百多人組織起來,編成一支精干的隊伍,于7 月返回東北,投入戰斗。
1939 年9 月,由于黨內路線斗爭的加劇,加之種種矛盾和誤會,北滿省委做出了永遠開除趙尚志黨籍的決議。同年底,趙尚志無奈之下再次進蘇。盡管飽受打擊,他日思夜想的依然是投身抗日疆場,實現他“驅逐日寇海陸空軍滾出滿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奮斗到底”的誓言。1941 年10 月,趙尚志帶領四名抗聯戰士重又踏上東北的土地。
多年來,日本關東軍一直視趙尚志為“心腹大患”,懸賞一萬元,收買趙尚志的人頭。
1942 年2 月12 日凌晨,趙尚志被混入抗聯隊伍的日偽特務打成重傷后被俘。他大義凜然地對審訊他的警察說:“你們也是中國人嗎? 你們出賣祖國, 犯下了罪行,還不覺可恥嗎?我一個人死去,這沒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聯是殺不完的……”他痛斥敵人,拒絕醫治,受傷8 小時后,壯烈殉國。年僅34 歲。兇殘的日軍把他的頭割下運到長春,他的軀體被扔到冰冷的松花江中。
1982 年6 月8 日,中共黑龍江省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的提議,給趙尚志完全平反并恢復黨籍。
從1945 年起,中共黨組織開始尋找趙尚志將軍的遺骨,但一直沒有下落。1989年,終于獲悉將軍的遺首早在1942 年被長春般若寺的炎虛法師從日軍手里要下掩埋在寺中。
抗戰勝利60 周年前夕,英雄的頭顱被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