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英烈許亨植 奮斗在白山黑水間的朝鮮籍戰(zhàn)士
許亨植(1909—1942),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第三路軍參謀長。
原名許克,別名李熙山、李三龍,生于朝鮮慶尚北道善山郡。因其父參加朝鮮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義兵運動”失敗,1913 年被迫舉家流亡中國東北, 先后遷居遼寧開原和黑龍江賓縣。1929 年,許亨植一家遷徙到中共北滿特委進行革命活動的賓縣枷板站,他耳聞目睹了中國共產黨的救國主張和革命活動,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出色地完成了黨組織交給的各項秘密工作。1930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5 月1 日,許亨植帶領賓縣十幾名共青團員赴哈爾濱參加中共北滿特委領導的五一示威游行, 被反動軍警逮捕,關押在沈陽監(jiān)獄。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在黨組織的營救下出獄。隨后接受黨的派遣, 回到賓縣擔任中共賓縣特支委員, 深入到烏河一帶組織農民抗日救國會、自衛(wèi)隊等抗日群眾團體,領導群眾進行反日斗爭,給當地的敵人以很大的打擊。
1933 年,受滿洲省委的派遣,許亨植先后到湯原、珠河黑龍宮一帶從事發(fā)動群眾、組織反日游擊隊的工作,建立了許多群眾性的抗日組織。1934 年6 月后任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第三大隊政治指導員、第一大隊大隊長。
1935 年1 月,哈東支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一師,許亨植任二團團長,率部在珠河、延壽、賓縣、方正等地開展抗日游擊活動。他聯合珠河鐵道路北大小十余支義勇軍,打掉了敵人在延壽縣柳樹河子的據點;摧毀了珠河縣大、小亮珠河地區(qū)敵人的軍用農場設施;攻破了賓縣的高麗帽子,擴大了共產黨和抗聯軍隊的政治影響,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同年冬,他調任一師三團任政治部主任,后三團擴編為三師,許亨植任師政治部主任。
1936 年9 月,許亨植帶領部隊奉命西征,來到慶城縣十六道崗宿營。午夜,突然有兩名老鄉(xiāng)跑來報告,有三百多鬼子從鐵力方向合圍過來。隊伍剛集合起來,雙方就交了火。因抗聯部隊處于平地,背靠歐根河,地形不利,許亨植派二團趟過河去,搶占了對岸山頭,用密集的火力,打亂了敵人的馬隊,封鎖了步兵的火力。戰(zhàn)斗從凌晨一直打到黃昏,在山頭火力的掩護下,抗日聯軍向敵人發(fā)起沖鋒,終于擊退來犯之敵。戰(zhàn)斗中抗聯部隊傷亡十幾人,但殲滅日軍四十余人,還繳獲了一部分槍支彈藥。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擴大了抗日聯軍的影響,當地群眾紛紛報名參軍。
1936 年9 月,許亨植被選為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委員,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同年11 月,他率一師與王德富的九師西征鐵力,指揮三軍先遣部隊打死日軍八十余人,繳獲機槍一挺,戰(zhàn)馬三十多匹,擊毀敵重機槍一挺,炮一門。
1937 年初,許亨植任依東辦事處主任,7 月調任抗聯第九軍政治部主任。在方正縣大羅勒密開辦三期短訓班,訓練了一百多人,使部隊軍政素質有了顯著提高。1938 年1 月,許亨植被任命為第三軍第三師師長。同年8 月16 日,抗聯第三、六、九軍決定向西北遠征,并成立了西北指揮部,許亨植任參謀長。1939 年4 月,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不久,中共北滿省委決定將三、六、九、十一軍統一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 許亨植被任命為第三路軍總參謀長并兼任十二支隊政委。他率所部在松嫩平原開展更大規(guī)模的抗日游擊戰(zhàn)。并在東北地區(qū)大力發(fā)動群眾,建立抗日救國會組織,為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積蓄了力量。
1942 年7 月下旬,許亨植在警衛(wèi)員的陪同下,前往巴彥、木蘭、東興地區(qū)檢查工作。1942 年8 月1 日傍晚,他帶領兩名戰(zhàn)士返回慶城密營途中,在青峰嶺南坡少凌河轉彎處露營、生火做飯,由于地勢低洼且無風,炊煙不散,被南面四里外元寶頂山上的慶城日偽軍“討伐”挺進隊發(fā)現,翌日凌晨2 時,挺進隊五十多人包圍了許亨植的宿營地,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zhàn),許亨植終因寡不敵眾英勇犧牲。時年33 歲。
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 1抗戰(zhàn)英烈何云 被民眾譽為“華北人民的慧眼”
- 2抗戰(zhàn)英烈吳師孟 白手起家建立起了新四軍兵工廠
- 3抗戰(zhàn)英烈張仁槐 冀中反掃蕩中犧牲的宣傳部長
- 4抗戰(zhàn)英烈張元豹 在東南亞犧牲的反法西斯斗士
- 5抗戰(zhàn)英烈張友清 犧牲在太原俘虜營的前敵秘書長
- 6抗戰(zhàn)英烈張琦 犧牲在緬甸戰(zhàn)場獲得過英國勛章
- 7抗戰(zhàn)英烈李永安 冀魯邊區(qū)犧牲的軍分區(qū)副司令
- 8抗戰(zhàn)英烈李竹如 中國新聞史上犧牲的最著名烈士
- 9諾門坎 日軍曾毫無理由地宣稱1師團打3個師蘇軍
- 10中日騎兵決死之戰(zhàn) 讓新中國少了一位開國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