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抑郁癥的原因有哪些
產后抑郁癥的原因有哪些
產后抑郁癥的原因有哪些
一、心理因素
產后抑郁癥多見于以自我為中心,成熟度不夠、敏感、情緒不穩定、好強求全、固執、社交能力不良、與人相處不融洽和內傾性格等個性特點的人群中。產前情緒不穩定,有經前期緊張綜合征者發生產后抑郁癥者較多。產褥期婦女情感處于脆弱階段,特別是產后1周情緒變化更為明顯,心理處于嚴重不穩定狀態,由于產婦對即將承擔母親角色的不適應,造成心理壓力而出現抑郁焦慮情緒。而產婦的過度焦慮和抑郁可導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應,如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減少以及其他內分泌激素的改變,可致子宮收縮減弱、疼痛敏感、產程延長、出血增多,進一步加重產婦的焦慮、不安情緒,成為產后抑郁癥的促發因素。
二、生物學因素
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體內內分泌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產后24小時內,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是產后抑郁癥發生的生物學基礎。懷孕期間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漸增高到峰值,分娩后的3~5天內其水平逐漸降至基礎水平。研究顯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產后抑郁的可能性越大。當然,激素與產后抑郁癥的關系尚無定論,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三、軀體因素
產時、產后的并發癥、難產、滯產、手術產是產后抑郁癥不可忽視的誘因。由于分娩帶來的疼痛與不適使產婦感到緊張恐懼出現滯產、難產時產婦的心理準備不充分,緊張、恐懼的程度增加,產程持續時間更長,導致軀體和心理的應激增強,從而誘發產后抑郁的發生。其次,有軀體疾病或殘疾的產婦易發生產后抑郁,尤其是感染、發熱對產后抑郁的促發有一定影響。
四、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精神障礙的潛在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別是有家族抑郁癥病史的產婦,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高。此外過去有情感性障礙的歷史、經前抑郁史等均可引起產后抑郁癥。而產婦患有產后抑郁癥如果再次懷孕分娩,則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其比率可高達50%,過去任何時候有過重癥抑郁癥的婦女,發生產后抑郁癥的危險性可增加30%~40%。
五、社會因素
支持系統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因素,它包括丈夫、家人支持及其本人對婚姻的滿意度等。產后抑郁癥患者多存在支持系統不利、夫妻關系不合、產后親屬關心較少、居住環境惡劣等因素,這些是促發產后抑郁的危險因素。不良的分娩結局,如死胎、死產、畸形兒及產婦家庭對嬰兒性別的反感等,是產后抑郁癥的誘發因素。產婦經歷的負性生活事件,諸如失業、夫妻分離、親人病喪、家庭不和睦等,是促發產后抑郁癥的重要誘因。同時,低齡、單親、低社會地位、多子女的母親、父母早年離異、低學歷、低收入、新移民等因素均可增加產婦產后抑郁的易感性。產后抑郁癥還與產婦的年齡、民族、職業、孕產期保健服務的質量、產后的母乳喂養、產婦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不幸事件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