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頭發稀疏是什么原因
成年人出現頭發稀疏的問題比較常見,致病因素多種多樣,大部分是由于壓力導致的。但,可能很多人不會想到,嬰兒也會有這方面的情況發生,剛誕生的孩子就發生頭發稀疏的情況,肯定讓人非常的擔心,關心可能的致病因素。那么,嬰兒頭發稀疏是什么原因?下面咱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頭發主要分為表皮層、皮質層、膸質層三層:
1、表皮層
是透明的硬質扁平細胞,如魚鱗狀,由7~9層的魚鱗片蓋著,四周如瓦片般順次重迭,用來保護整根頭發。
2、皮質層
在 皮質層中,含有大量的黑色素(Melanin),也是決定發絲顏色的地方。色素細胞是由嬰兒時期開始增長,直至頭發完全成熟。若色素細胞在未完全成熟便停 止增長,會導致缺色發或灰發的現象。另外,皮質層還具有保護頭發的蛋白質和水分的功能,避免蛋白質和水分流失,讓發絲干枯。
3、髓質層
是由互相分離的透明多角形的角化細胞所構成,成纖維狀。髓質會隨毛發或連接或寸斷。
頭發的生長時程
皮膚科專家表示,人類的每根頭發都會歷經生長期、退化期、休止期,接著再重新循環,不斷持續下去。大部份的頭發都處在生長期,在休止期銜接生長期的這段時間,在正常情況下,頭發會脫落后再重新生長。
寶寶的頭發生長時程
當 胎兒在子宮內成長到約20周左右,不僅頭上已長滿胎毛,全身也都覆蓋著胎毛。胎毛摸起來細而柔軟,主要是因為毛發的中間沒有髓質,而且顏色很淡。胎毛在寶 寶出生之際會轉變成柔毛(Vellus hair),柔毛是柔軟、中間沒有髓質的毛發,與胎毛不同的是顏色比胎毛深一點,柔毛的長度一般很少超過2公分長,如女性長在臉上或手臂上的細毛都屬于柔 毛。
一般來說,寶寶頭上的胎毛在胎兒時期約7~8個月大的時候會脫落一次,第二次則在出生后約2~3個月左右會逐漸脫落。所以除了特殊疾病或早產兒以外,僅能在少數新生兒身體上、臉上(如額頭部位)看到胎毛,而頭上的胎毛在出生之后,也會很快的由胎毛轉變成略帶顏色的柔毛。
專 家表示,新生兒的頭發在生長過程中,會有兩次脫落的時間,第一次是胎兒時期約7~8個月左右,脫落的順序由前額向兩側面、后頸部漸序掉落。這些部位的頭發 在脫落之后即將出生之際,還會陸續長出新發;第二次落發的時間點大約在寶寶出生后2~3個月大,有些寶寶的掉發只會出現在頭頂的部位。不過,大部分的寶寶 在6~7個月大之后,又會開始長出新發。
以上就是有關嬰兒頭發稀疏是什么原因的介紹,希望對家長的認識有幫助。導致嬰兒頭發稀疏的因素有很多,無論是什么樣因素導致的,都要結合孩子的情況查找病因,只有找到了病因,才可能更好的進行解決,并且要做好孩子平時發質的護理,減少孩子頭發出現問題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