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行政大樓是五角大樓。五角大樓占地面積235.9萬平方米,大樓高22米,共有5層,總建筑面積60.8萬平方米,使用面積約34.4萬平方米,當時造價8700萬美元,于1943年1月15日建成,同年5月啟用,可供2.3萬人辦公。大樓南北兩側各有一大型停車場,可同時停放汽車1萬輛。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世界上最大的行政大樓等相關內容。

簡介
五角大樓(英語:The Pentagon;又稱五角大樓)是美國國防部的辦公大樓,位于華盛頓西南方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因建筑物為五角形而得名,是世界最大單體行政建筑。五角大樓(The Pentagon)位于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南部波多馬克河畔的阿靈頓區,是美國最高軍事指揮機關—美國國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的總部所在地。五角大樓由美國建筑師喬治·貝格斯特羅姆(George Bergstrom,1876年-1955年)設計,來自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建筑商約翰·麥克沙恩(John McShain)承建。
由于其特殊的職能,所以有時“五角大樓”一詞不僅僅代表這座建筑本身,也常常用作美國國防部、甚至美國軍事當局的代名詞。五角大樓于1941年9月11日動土起建,1943年1月15日完成。工程項目負責人是布里恩·薩默維爾將軍(Brehon Somervell),而萊斯利·格羅夫斯上校(Leslie Groves)作為軍方負責人全程監督了建設過程。上世紀60年代,五角大樓成為了反越南戰爭浪潮的中心。
建筑布局

工程項目負責人是布里恩·薩默維爾將軍(Brehon Somervell),而萊斯利·格羅夫斯上校(Leslie Groves)作為軍方負責人全程監督了建設過程。五角大樓是世界上建筑面積最大的單體辦公樓,其總建筑面積達650萬平方英尺(合60.4萬平方米),其中辦公面積為370萬平方英尺(合34.4萬平方米)。大約有23000名軍方人士及文職人員在五角大樓工作,另外還有約3000名非國防志愿者在五角大樓服務。五角大樓共有五個外立面,建筑分為五層(包括地下兩層),每層由內至外共有5個環狀走廊,走廊總長度達到17.5英里(合28.2公里)。
特點揭秘
神秘五邊形:揭開五角大樓背后的秘密。五角大樓坐落在美國華盛頓附近波托馬克河畔的阿靈頓鎮,是美國國防部所在地。從空中俯瞰,這座建筑成正五邊形,故名“五角大樓”。這是五角大樓最初的設計圖紙,當時還被設計為不規則的五邊形。基于可利用的土地面積和建筑形狀的限制(正方形或矩形占地面積過大),五邊形被認為是這座大樓最佳的建筑形狀。這是于1941年12月4日從飛機上拍攝的正在施工中的五角大樓。五角大樓可同時容納4萬人辦公,而每人的可使用面積達100平方英尺(約為9.3平方米)。五角大樓工程遭到當時美國國會的反對,議員們稱五角大樓工程進度過快、耗資過大并且會破壞阿靈頓烈士陵園周圍的環境。
歷史背景

1941年初,希特勒控制了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迅速壯大的美國陸軍部(存在于1789年至1947年)急需一座新的指揮基地,于是五角大樓開始動工。美國陸軍部指揮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設在軍需大樓,這座臨時性建筑位于美國國家廣場的憲法大街。陸軍部,這是一個非軍事政府機構,用于管理美國陸軍。由于空間問題而分散在很多地方,如美國國家廣場,華盛頓特區和馬里蘭州以及弗吉尼亞州。上世紀30年代后期,一個新的陸軍部大樓建于霧谷的21st and C大街。但完成后,該建筑并沒有解決該部的空間問題,于是隨后被美國國務院停用。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之后,陸軍部由于被卷入沖突而迅速擴張。陸軍部長亨利·L·史汀生對陸軍部辦公大樓分散各地并且人滿為患的現狀很不滿意。1941年5月的一天,史汀生告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說陸軍部需要更多的空間。1941年7月17日,一場國會意見聽證會舉行了。這場聽證會由弗吉尼亞州議員克里夫頓·伍德倫發起,討論關于興建新的陸軍部辦公建筑的提議。在聽證會上,伍德倫向提出反對意見的尤金·雷博爾德準將施壓,后者提出了以“整體解決方案”應對“空間問題”而不贊成興建更多的臨時建筑。最后,雷博爾德允諾在五日內給伍德倫答復。最后陸軍部要求它的工程部長官布恩·薩默維爾將軍提出一個設計方案。

五角大樓的地基很差,原為河邊無人居住的大片沼澤。為此,建筑工人打下了41492根水泥柱,并就地取材,從附近的波拖馬可河中挖來68萬噸砂石,以壓制成30萬立方米的鋼筋混凝土建筑材料。五角大樓的設計為戰爭年代節約了建造一座戰艦的鋼材。其總建筑面積為29英畝,相當于5座美國國會。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tewxkg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