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肩關節后脫位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創傷性肩關節后脫位是我們常見的一種肩關節病癥,創傷性肩關節后脫位的危害性比較大,所以大家都應該重視這種癥狀,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對于這種癥狀的防治工作,此外我們也需要多了解一些關于創傷性肩關節后脫位的知識,下文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創傷性肩關節后脫位的治療方法。
創傷性肩關節后脫位是指肱骨頭與肩胛盂構成的關節發生脫位,肱骨頭脫位后位于肩胛盂后方的情形。其發生率僅為2%或3.8%,但其實際發生率應該更高,因為此種創傷極易漏診。
病因
多由傳導應力所引起,常見為跌倒時,上臂于前屈內收內旋位受力,應力沿肱骨軸向傳導而致肱骨頭沖破后關節囊脫向后側;肩前方的直接打擊、碰撞亦可造成后脫位。
臨床表現
后脫位體征不如前脫位那樣明顯,故檢查應仔細,以免漏診。比較雙肩外形,傷側肩部扁平而肩后飽滿、膨隆,喙突較為突出。傷肢處于中立位或固定于內收內旋位,不能做外展動作。盂下或肩胛岡下后脫位時上臂固定于輕度外展及明顯內旋位,任何方向的運動均可引起疼痛。
檢查
常規X線檢查有時表現大致正常,應攝45°位肩斜位片,此時肩關節盂前后緣相重疊,關節間隙清晰可見。如肱骨頭影像與肩盂影像相重疊,即為后脫位。因肩外展困難,難于投照腋位相時,可采用身體后仰30°投照,即可判斷脫位,對于患者疼痛明顯,難以配合X線檢查體位時,可行肩關節CT掃描明確。
診斷
外傷史,后脫位時肩前方變平,喙突凸起容易觸及;肩峰較正常明顯,肩后方較豐滿,可觸及肱骨頭,無明顯方肩及彈性固定現象,X線檢查,必要時行CT檢查,對于X線報告正常,但患者癥狀明顯時,切記進一步檢查,以免漏診。
治療
肩關節后脫位均可采用無麻醉下閉合復位——沿畸形位牽引并輕柔外旋上臂,同時于肩后側向前推擠肱骨頭即可整復脫位。個別肌肉發達者可給予麻醉。上臂固定于軀干3~4周,以利損傷組織愈合,對于漏診或當初未就診而成為陳舊性脫位者,需手術切開復位,修復損傷的肩袖及關節囊。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們介紹了一種常見的癥狀,那就是創傷性肩關節后脫位了,我們知道導致創傷性肩關節后脫位的原因有多種,所以我們要做好防治的工作,上文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創傷性肩關節后脫位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