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再生性障礙性貧血?如何治療?
2017-05-13 12:37:1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最常見的發病原因就是造血干細胞數量減少或者造血功能的缺陷,從而引發身體的免疫抗體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最常見的發病原因就是造血干細胞數量減少或者造血功能的缺陷,從而引發身體的免疫抗體反應。那么什么是再生障礙性貧血呢?
再生障礙性貧血
1、急性再障 急性再障的特點為起病急,進展迅速,病程短,發病初期貧血常不明顯,但隨著病程進展,貧血進行性加重,多有明顯乏力,頭暈,心悸等癥狀,雖經大量輸血貧血也難以改善,出血和感染常為起病時的主要癥狀。
2、慢性再障 慢性再障的特點為起病緩,病程進展較慢,病程較長,貧血為首起和主要表現,輸血可改善乏力,頭暈,心悸等貧血癥狀,出血一般較輕,多為皮膚,黏膜等體表出血,深部出血甚少見,病程中可有輕度感染,發熱,以呼吸道感染多見,較易得到控制;如感染重并持續高熱,往往導致骨髓衰竭加重而轉變為重型再障。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往往根據病情及病因來制定
1、輸注治療:再障患者輸注紅細胞和血小板對于維持血細胞計數是必需的。輸血治療以達到改善患者貧血癥狀,緩解缺氧狀態為目標,不需要必須將血紅蛋白水平恢復到正常值,應避免長期輸血,避免發生輸血性疾病。
2、免疫抑制治療:常用來治療再障的免疫抑制劑有:環孢素、抗胸腺細胞球蛋白和抗淋巴細胞球蛋白。
3、骨髓移植:自從有用骨髓移植治愈了再障患者的案例后,骨髓移植治療再障已成為國內外移植中心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已有大量的研究結果報告。近年來用細胞因子動員后采集外周血干細胞移植代替骨髓移植的報告逐漸增多,有取代骨髓移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