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頻道,收錄歷史經典成語故事大全,包括成語故事典故及成語釋義,講述成語中的名人故事。成語故事是歷史文化的智慧凝結,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煮豆燃萁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213 ℃三國時的曹操有三個兒子,他看中了聰明的二兒子曹植,幾次想立他為太子,這可惹惱大兒子曹丕,他對曹植嫉妒得牙根直癢癢。到了公元220年,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211 ℃在奴隸社會中,等級制度在奴隸主階級內部也十分森嚴。按照周禮規定,演奏樂舞的行列,天子可以用八佾(yì),即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所組
?一絲不茍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1172 ℃【釋義】茍:茍且,馬虎。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明朝時候,皇上下令禁止宰牛,就是信奉回教的
?一不做二不休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170 ℃【釋義】做一件事就不要停下來,不做則已,做了就做到底。【出處】唐·趙元一《奉天錄》。唐末安史之亂的時候,大將王思禮奉命率軍平叛。在
?劃粥斷齏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242 ℃另作:斷齏畫粥 ( duàn jī huà zhōu ) 出 處: 宋·魏泰《東軒筆錄》:“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
?十羊九牧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133 ℃【釋義】九個人牧十只羊,浪費人力。原比喻官多民少,后用于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出處】唐·魏征等《隋書·楊尚希傳》。 南北朝時北
?九死一生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261 ℃【釋義】命運不濟,多次瀕臨絕境。也用來形容歷盡艱險,死里逃生。 【出處】楚·屈原《離騷》。 戰國時期的偉大詩人屈原,一生憂國憂民,牽
?人面獸心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218 ℃【釋義】外貌是人,但內心像野獸一樣兇殘卑劣。 【出處】戰國·列御寇《列子·黃帝》。 楊朱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有一次將老子請到家里
?人琴俱亡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254 ℃【釋義】比喻對知己、親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有七個兒子。他這七個兒子中
?人人自危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211 ℃【釋義】由于殘酷的統治,人人都感到危險。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視天下,丞相李斯陪同。他從浙
?形容很多的成語 很多成語意思及成語解釋
174 ℃1 不計其數----計:計算。沒法計算數目。形容很多 2 不可勝數----勝:盡;計:核算。數也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多。 3 不知凡幾----凡:總共
?形容女子的成語 女子成語意思及成語解釋
249 ℃步步蓮花 碧海青天 白華之怨 冰肌玉骨 敗柳殘花 冰清玉潔 閉月羞花 楚楚可憐 初發芙蓉 風信年華 粉妝玉琢 國色天香 國色天姿 姑
?八個字的成語大全 八個字的成語有哪些
114 ℃安國之道,先戒為寶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安于故俗,溺于舊聞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八仙過海,各顯神
?人自為戰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230 ℃【釋義】將戰士們置之死地,人人都主動拼死作戰。也指人人能獨立作戰。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楚漢相爭時,漢大將韓信
?大逆不道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198 ℃【釋義】原指犯上作亂、破壞封建秩序的言行。現用來形容罪大惡極。 【出處】漢·班固《漢書·高帝紀》。 楚漢相爭,相遇于廣武城,楚軍與漢
?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241 ℃【釋義】比喻一切都準備好了,只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大江東去,兩岸旌旗漫卷,鼓角爭鳴,三方智者斗勇
?馬首是瞻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163 ℃春秋時期,秦國十分強大,常欺負那些弱小的諸侯國。引起了眾諸侯國的強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晉悼公聯合了其他諸侯國,組成聯軍去攻伐秦國
?描寫夏天的成語大全 形容夏天的成語
216 ℃烈日炎炎--形容夏天陽光強烈。也可稱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燒。 夏日炎炎--夏天陽光強烈,十分炎熱。 驕陽如火--像火一樣的陽光。形容
?一鼓作氣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145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強大的齊國出兵攻打弱小的魯國。魯莊公認為齊國一再欺負他們,忍無可忍,決心跟齊國決一死戰,便親自率領軍隊前往應戰
?一箭雙雕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95 ℃長孫晟(shèng)字季晟,是南北朝北周時洛陽人。他聰敏過人,又有軍事學識和本領,特別善于射箭。所以,十八歲時就當了一名禁衛東宮的武官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250 ℃春秋時期,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侍侯齊景公,都能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以勇力而聞名遐邇。有一天,晏嬰(即晏子)從他們身邊經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