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有巨石人像 竟還有一種神秘文字!
提起復活節島,很多人會想到神秘的巨石人像,其實,這座小島還有另一神秘之處,那就是朗戈朗戈文。它書寫于木版之上,當地人稱其為“科哈烏·朗戈朗戈”。
本來,朗戈朗戈文并不是神秘,因為當地人能夠看懂和使用,但是復活節島被西方殖民者發現后,白人傳教士把“朗戈朗戈木板”被視為宗教“異端”,下令一一燒毀,導致這種書寫體幾近絕跡,僅有極少殘存。與此同時,由于傳染病的侵入,島上居民大量離開人世,逐漸難覓通曉這種文字符號的人了。
此后100多年來,世界各地的許多學者為破譯這種古老神奇文字的奧秘傾注了畢生精力。
有學者認為,朗戈朗戈文與古埃及文相似。從本質材料看,它源于小亞細亞半島;從寫法看,它屬于南美安第斯山地區的左起一行右起一行的回轉書寫法系統。
還有學者認為,朗戈朗戈文與古印度文有聯系,還有觀點稱和巴拿馬的印第安人有密切關系。總之,學者們各有所得,各執己見。
1915年,英國人凱特琳率考古隊登島。聽說島上有位老人懂“朗戈朗戈”語,她立即前往拜訪。老人名叫托棉尼卡,已重病垂危。他不僅能讀木板文,而且還會書寫,并寫了一頁交給造訪者,符號果真與木板上的一模一樣。但老人至死不肯說出其含意。
托棉尼卡老人死后40年,智利學者霍赫·西利瓦在老人的孩子彼得羅·帕杰家見到了一本老人傳下來的“朗戈朗戈”文字典。
征得同意之后,霍赫把講稿拍了照,但后來膠卷和講稿卻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奇怪的是,凱特琳也沒來得及發表自己的日記便突然死去。
同時,考察到的材料未能發表便不翼而飛。唯一的一頁手寫文字符號能傳到今天,純屬偶然。
但托棉尼卡老人臨死前寫的到底是何意,今天仍然是個謎。目前世界上收藏的朗戈朗戈文木板只有20多塊,分別保存在倫敦、柏林、維也納、華盛頓、火奴魯魯、圣地亞哥、彼得堡的博物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