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馬引發(fā)腥風血雨 中國歷史上獨漢武帝一人
在冷兵器時代,一匹好馬起什么作用,這是誰都清楚的,甚至不亞于當今世界的導彈。傳說項羽臨死前舍不得丟的只有兩樣,一為美人虞姬,一為寶馬椎。由此可見得馬的重要性。深知這點的漢武帝,派出眾多漢使出使西域,四處尋求好馬。
經(jīng)過漢使的一番辛苦尋找后,漢武帝獲得烏孫好馬,高興之余把它稱為“天馬”。不久,漢使再向漢武帝報告:“大宛有比烏孫馬更強更壯的汗血寶馬,是真正的天馬,都藏在了貳師城中,不肯給我們大漢國。”
漢武帝喜出望外,立即派壯士車令等若干人持千金和金馬,去大宛的貳師城以換取汗血寶馬。宛國得了漢物資,卻私下計劃說:“漢離我國遠,曾在鹽水多次被打敗,況且在他們的北面有胡寇,南邊又困于水草,往往絕邑、缺食者多。漢使數(shù)百人來我們的國家,因缺少食物,死者已過半,這樣的國家怎么可能派兵來打我們?他們對我們根本沒有辦法。況且我貳師的馬,是宛國的寶馬啊!”于是,他們出爾反爾,不肯給漢使寶馬。
眼見宛人口出狂言,漢使因此大怒,帶著金馬走了。不僅如此,宛人還財迷心竅,出兵,半路劫殺漢使,奪取了他們的財物。
聽到消息的漢武帝極為憤怒,想要派大軍攻打宛國。有位到過宛國的漢使姚定漢說:“宛兵弱小,只需漢兵三千,用強弩射之,就能滅宛。武帝也曾派浞野侯攻樓蘭,以七百騎便虜其王,西域小國不堪一擊。”武帝輕信了姚定漢的話,于是拜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發(fā)屬國六千騎,再加上數(shù)萬郡國里的無業(yè)少年,前去攻打宛國。
這一年正是太初元年,關東蜚西至敦煌,蝗災嚴重。漢軍向西經(jīng)過鹽水之后,當?shù)赖男魇仄涑牵寂恫豢辖o漢軍食物補給。漢軍只能沿途攻城搶食,因此到達宛國的郁城時,只剩下幾千人,而且都是饑腸轆轆的。
漢軍攻郁城不能破,反而被殺傷多人。貳師將軍李廣利與李哆、趙始成計議:“郁城我們都不能攻破,更何況宛國都城呢!”于是只能狼狽撤兵回漢。最終漢軍回到敦煌的士兵不過十之一二。武帝聽說后,大怒,下令斬首所有退回關內(nèi)的逃兵。李廣利對此極為惶恐,于是帶兵滯留在了敦煌。
堂堂大漢連宛這樣的小國都不能攻下,連一匹小小的馬都得不到,讓威震四方的漢武帝顏面無存。為了不被外國人嗤笑,為了重振雄風,勃然大怒的漢武帝發(fā)兵二十萬,備足糧草,進軍宛國。漢朝大軍,由于今非昔比,兵多將廣,所到小國沒有不迎接的,且都主動獻糧獻草給漢軍。如果有不出城迎接的,不供給糧草的,漢軍便屠城,將其夷為平地。
聲勢浩大的漢軍很快行軍到宛國。宛國出兵迎擊漢軍,被漢軍用萬箭挫敗。心生畏懼的宛兵退至城中,堅守不出。漢軍斷絕其水源,一連四十余日圍攻外城墻,最終把外城墻破壞了。宛人因此恐懼,逃入內(nèi)城。
宛人貴族私下議論說:“漢之所以攻打我們,是因為我們的國王毋寡不獻寶馬并且殺害漢使。現(xiàn)如今我們?nèi)魵⑽愎巡I寶馬,漢軍可能會退兵;若繼續(xù)抵抗,卻唯有死路一條!”
于是他們殺了毋寡,并集合寶馬,獻予漢軍。之后,漢軍果然退軍,并于他們議和。漢王立宛貴族昧蔡為宛王,并與宛締結(jié)盟約,最后漢軍都回到了漢界之內(nèi)。
此后,宛國每年向漢朝進貢汗血寶馬和食物。漢武帝獲得心愛的汗血寶馬,喜出望外,除去烏孫馬“天馬”的稱號,將“天馬”稱號授予汗血寶馬。汗血寶馬的到來大大增強了漢軍的戰(zhàn)斗實力,更讓漢武帝威震天下。
不顧興師動眾,發(fā)動二十萬兵力,不懼萬里兼程,只為求得寶馬,可見漢武帝對汗血寶馬的喜愛。(原文來自貓叔說歷史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