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簡介 西北軍組成的抗日武裝
2017-04-28 21:30:42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幫助下,由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愛國將領于1933年在華北北部察哈爾(舊省名,在北京西北部,今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幫助下,由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愛國將領于1933年在華北北部察哈爾(舊省名,在北京西北部,今分屬河北、內蒙、山西等地)組織部隊進行抗日斗爭,是中國愛國將領沖破政府當局錯誤的對日妥協政策而進行一次抗日壯舉。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是指1933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由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中國將領在察哈爾組織的一支抗日部隊。
長城事變結束后,日本軍隊開始越過長城,向華北滲透,1933年春,進占察哈爾部分地區。1933年5月26日,馮玉祥在張家口正式成立以馮玉祥原部下和共產黨支持者為主組成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共有10萬人,馮玉祥為總司令。6月22日起開始向察哈爾和熱河的日本軍隊展開進攻,7月12日,同盟軍在吉鴻昌的指揮下攻占重鎮多倫,將日本軍隊全部逐出察哈爾,成為“九一八事變”以來首支從日軍手中收復失地的中國軍隊。
其后,日軍和滿洲國軍隊兩萬人對多倫進行反撲,同時,南京中華民國政府為實現軍令統一,也派遣軍隊進逼張家口,威脅同盟軍的后方。在此情況下,馮玉祥被迫于1933年8月5日通電全國解散抗日同盟軍,并離開部隊,同盟軍大部被宋哲元收編。但方振武、吉鴻昌和中國共產黨掌握的部隊不愿接受收編,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繼續進行戰斗,轉入河北昌平一帶,至10月失敗。方振武流亡國外,吉鴻昌逃亡天津后被捕,后在北平被處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