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兵回憶抗戰(zhàn) 用棉絮做土坦克 活捉日本兵
本月27日到28日,長江商報攜手新華網(wǎng)湖北頻道趕赴荊州沙市、公安、監(jiān)利三地,慰問四位抗戰(zhàn)老兵,探訪他們的抗戰(zhàn)英雄事跡。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的戰(zhàn)爭,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忘卻的傷痛,現(xiàn)今還健在的老兵,成為鮮活的歷史見證。對老兵的關愛,還需要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力量。
27日,在荊州城區(qū)烈士陵園“九層一頂”的紀念碑下,上百名隨行人員向抗日烈士集體默哀。
15歲參軍時還沒有槍桿高
“我今年90歲了,當年是新四軍,湖北襄南人民熱情地請我們來抗日。” 抗戰(zhàn)老兵居錦昌穿著新?lián)Q上的軍褲,把記者邀請到家中。
居錦昌15歲時,家人都死于日軍手中,成為孤兒后,就參加了新四軍。“我當時還沒有槍桿長,首長發(fā)給我一把斷柄的步槍。我背著槍跑也跑不動,首長在后面喊,‘小鬼,槍是要扛著跑的!’” 居錦昌笑著說。后來他被分到新四軍第5師襄南3軍區(qū),負責電臺工作。
“我們這一帶都是平原,打仗時沒有掩護的地方,日軍狡猾,跳到房子上掃射。我們就動員老百姓,用被子棉絮做土坦克。一連打了3個小勝仗,還活捉了一個日本兵。”居錦昌說完還唱起了新四軍軍歌,歌聲依然嘹亮。
打游擊從不做“虧本生意”
在監(jiān)利縣分鹽鎮(zhèn)花子橋烈士墓園,記者見到了老兵揭中亮。“我吃了飯,不搞別的事,就是打鬼子,每天都打。” 揭中亮是當?shù)赜梨?zhèn)二組的村民,今年89歲,說話聲音洪亮,講起抗戰(zhàn)故事幽默風趣。揭中亮16歲當兵,參加過新四軍第5師,后被選入了警衛(wèi)連。
“日本人的歪把子機關槍厲害,槍法蠻準。但是日本人也怕我們,我們打游擊,放牛、砍柴、打漁的都是我們的人。每天都去日本的軍營騷擾,放倒放哨的,摸進大營,丟幾根手榴彈。”揭中亮興奮地說,“敵疲我擾,從來不做虧本生意,我們還趁機把他們的槍抱回來。偽軍都講,‘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夜扒扒。’” 揭中亮拍著大腿說。
當年生死就靠雙手拼
“不記得是什么時候參軍的了,只記得是79軍。”雷永發(fā)從堂屋中搬出椅子讓記者坐下,“你們辛苦了,我這里沒有煙抽啊,還停電了。”
雷永發(fā)15歲時參軍抗日,今年已93歲,家住公安縣毛家港鎮(zhèn)紅光村。“老伴躺在床上不能動,我現(xiàn)在身體還行,可以照顧她,就是記不太清事情了。” 雷永發(fā)與日軍作戰(zhàn)的第一戰(zhàn)是在宜春,此后便從江西去往湖南參加長沙會戰(zhàn),還到過湘西永順。“1941年我腿上生了瘤子,就回家養(yǎng)病,而我所在的部隊后來去了緬甸。”雷永發(fā)回憶道,“當時不怕死,生死就是靠雙手拼。”
“老爺子記憶越來越不行了,去年還講得蠻清楚的,越老身體越差了。” 毛家港鎮(zhèn)民政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朱國新隨慰問人員出門后,搖頭對記者說。
一仗干掉400多個日本兵
龔啟祥今年85歲,與兒子住在一起,他的家也在毛家港鎮(zhèn)。“我現(xiàn)在每季度還可以領到撫恤金,生活很滿足,眼神還不錯,可以打牌玩。”龔啟祥神采奕奕地說。
“我當時最小,12歲。李先念的新5師來了,我就去參加了兒童團,當傳達兵。”龔啟祥說。1942年,武漢早已失守,湖北廣大地區(qū)已經(jīng)淪陷。“江北三個縣,監(jiān)利、潛江、沔陽是打游擊的好地方。我們軍民一家,鬼子怕我們怕得很,我們突然躥出打得他們魂飛魄散。” 龔啟祥回憶說。
1943年3月,龔啟祥所在的34團到監(jiān)利縣周老嘴鎮(zhèn)聚集。“游擊隊還過打大仗,這一次在周老嘴就干掉了日軍400多人。” 龔啟祥說完,摸著他腿上的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