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五大戰役 你了解多少?
長平之戰,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于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一開始時,趙王派廉頗去守,白起無論怎樣誘惑趙兵出戰,廉頗都不為所動。白起見后備糧食不足,急得火上眉梢,不知從哪里聽到趙括只能紙上談兵,便散播謠言,說廉頗不出戰,是因他想歸順秦國,又說秦國最怕趙括。最后趙王聽信了謠言,撤退了廉頗,換上了趙括,果不其然,趙括,一上戰場,見白起逃跑,就派兵出戰,結果趙國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時代各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
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后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1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2)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3。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并于八個月后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8年,趙王歇被秦軍將領王離率領20萬大軍圍困在巨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懷王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沒有人敢前去迎戰。項羽為報秦軍殺父之仇主動請纓,于是楚懷王便封項羽為上將軍,率軍五萬以解巨鹿之困。
項羽先派遣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為先鋒,渡過漳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后,項羽親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軍將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攜帶三天的干糧,以示決一死戰之決心。項羽對將士們說:“我們這次出兵巨鹿,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敗秦軍。”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此時,齊、燕等各路援軍也沖出營壘助戰,最后俘獲了秦軍統帥王離,殺了其副將,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官渡之戰
東漢末,時紹擁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糧足,圖滅僅據兗、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紹率精兵10萬南下。操駐官渡。四月,曹聲東擊西于白馬擊斬袁將顏良,大敗袁軍,絕其妄動。兩軍相持官渡數月。操兵疲糧缺,欲回守許昌。適有謀士荀彧獻策火燒袁軍糧車,操納,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糧屯,燒毀囤糧。紹部聞之皆潰散投降。操全線出擊,殲敵7萬,紹率800余騎北逃。此役,天下初定。
赤壁之戰
東漢建安十三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占新野,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被曹軍大敗后,于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于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采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并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沖斗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占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后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于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于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余萬前秦軍。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后秦和后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并且此后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