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建筑 回族清真寺建筑藝術
回族清真寺一般可分為宮院型(即四周圍墻、走廊 )或圓頂型(屋頂為圓拱型)兩大類,都以其莊嚴、神 圣、肅穆、幽靜為總的審美特征。均由禮拜大殿、講經 堂、宣禮樓、學房和沐浴室幾大部分組成,禮拜大殿為 其主體建筑。早期的回族清真寺多圓頂式,即阿拉伯式 。明代以后的回族清真寺多是以木結構為主的中國古代 宮殿式的建筑,布局多為四合院形式。
回族清真寺從結構上看,多采用木結構體系和磚木結構體系。從布局上看一般為“三堂一院”:即禮拜堂為正殿,南北廂房為經堂和澡堂。建筑藝術的特點是雕梁畫棟,飛檐四出,角亭對立,氣魄雄偉。但這類清真寺的碑柱、門窗以及室內裝飾上又呈現出了阿拉伯建筑風格。如西安化覺巷清真寺,其外部造型為中國宮殿式建筑,巍峨壯麗。整座寺院沿東西向中軸線前后共分五進院落,外院是一座雄偉的牌樓,主體建筑分為前后大殿、省心樓、鳳凰亭、朝陽殿,也稱“五鳳朝陽殿”,布局合理,寬敞明凈,優雅美觀。天花板藻井與米拉哈布左右的木雕阿拉伯文、花卉和抽象的幾何圖形,均系明代精品。
回族的清真寺不僅是宗教場所,也是政治、經濟活動的場所。中國著名的回族清真寺有福建泉州"清凈寺",廣州"懷圣寺",杭州"真教寺",北京牛街"大清真寺",寧夏同心縣李旺"大寺",銀川"大清真寺"等。普通的清真寺遍布回族聚居區,式樣因教門而異。清真寺的禮拜堂不準婦女進入。
回族的清真寺還很講究磚、石雕,注重整體藝術。寧夏同心清真大寺,其建筑從整體上看采用了中國傳統藝術。但在照壁、房墻、大門入口等地方有精美的磚雕。寺門前人口處對面有一照壁,為青磚砌成。照壁中間刻有一幅“月藏松柏”磚雕圖,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南北廂房的里山墻壁、碼頭以及大殿前的八字墻,還刻有青竹、荷花、梅花、牡丹等圖案和阿拉伯文字畫。將伊斯蘭文化藝術與中國傳統建筑風格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給人以情緒上的安定和肅穆養性及美的享受。